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百分百地释放自己,只有游戏中,孩子才是最快乐的。社会性游戏的发展代表着幼儿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和人际交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形成是从独立活动到相互合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众人照顾的对象,但为了让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开始阶段,我们以音乐活动中的分享为导入。  相似文献   

3.
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是幼儿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但是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各区角的兴趣呈递减状态,幼儿交往氛围淡薄,缺乏社会功能挖掘,大大局限了幼儿在区角中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在区角中进行游戏,我们开展了区角活动社会化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特别是社会性良好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婉华 《教师》2013,(15):15-16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本文阐述了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幼儿熟悉并容易接纳的学习内容和环境,并通过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真实践角色游戏区域活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家园互动等各种形式,使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得以培养和发展,探索一条幼儿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构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您探讨孩子的社会性问题。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现在只抓他的智力培养就够了,因为,您的孩子是否成功,既不靠父母来评价,也不靠教师来评价,检验孩子成功的惟一标准是社会,是孩子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是孩子能否被社会接纳。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对他们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到他们总体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所以,为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我们应该十分关注孩子社会性的培养问题。 能不能成功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与父母的职务、知识水平以及财产的多寡因而给他们提供的教育环境的优劣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发生联系的只能是父母的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实施这些理念的科学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三方面的影响,即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其中家庭作为孩子进行活动的第一场所,自然对于孩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探讨在家庭中有效发展孩子的社会性的方法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关注。我们关注幼儿的成长,不仅仅是关注幼儿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作为近年来幼儿教育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目的是使幼儿了解社会行为规则,掌握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各个环节,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活动构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独生子女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孩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尊老却被人们所淡忘。特别是在“重智力轻品德教育”倾向影响下,孩子们缺少应有的道德认识,认为长辈给予他们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发展孩子社会性和道德情感的需要,我们围绕重阳节——老人节开展了一系列尊老活动,让幼儿通过“爷爷奶奶的节日”这一活动,学习尊敬、关心老人。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中要求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未来社会在强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分享活动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焦霄 《家教世界》2013,(12):38-39
社会性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时形成的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但是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中,往往会显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不会交往等问题,而且存在着普遍性和日趋严重的趋势。我们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环境发生变化;2、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不良倾向;3、教师教育意识不当。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2、引导孩子学习交往的技能;3、合理安排孩子一日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把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尝试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活动实践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情绪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自我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拥有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共处。通常我们将情绪理解归于心理社会性行为的范畴,却忽视了其存在着心理社会性认知成分,使得在儿童情绪情感的教育策略上存在一些偏颇,过多机械的行为示范和道德说教,面对孩子的情绪认知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3.
叶紫雯 《成才之路》2012,(33):95-95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与同伴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尝试放开孩子,让他们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家庭、同伴和学校。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一般家庭的住房部是单元式结构,更减少了孩子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影响着孩了社会性的发展和交往能力的提高。而幼儿园却可以为发展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为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杜青芬 《教育导刊》2007,(12):54-55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影响着良好沟通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家庭、同伴和学校.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晓君 《陕西教育》2008,(7):101-101
一、“心理叛逆”现象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眼下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们和部分教师们“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或畸形,他们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均是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更是以牺牲孩子的感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所谓的“应试教育”里没有孩子心理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呈现出一些优势。1.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保证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一般认为有6个组成部分,即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认识、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居于核心地位。尽管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增多而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意识到发展儿童社会性的重要性,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之不能理智地界定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其对子女正确的社会性教育方向很难保证。小学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0.
责任心是人的社会性素质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性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认识和学习发展,关系到孩子将来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作好幼儿的启蒙教育,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意志力、责任心等的发展和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