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从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它们各自特征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较好地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为系统地掌握历史.  相似文献   

3.
要很好地掌握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比较法作为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在历史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有利于提高记忆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历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雏。  相似文献   

4.
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比较法的分析与教学研究,发现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古今中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提高学生对史料阅读理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学起来无用,因为他们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久远的事情.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课改以来,如何改变这种局而,成为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历史,这样才会让他们自己体会历史知识的实际作用。上个学期,我讲了一堂公开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一课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效果还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而整个人类历史又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顺序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又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概念呢?  相似文献   

7.
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对照,分析其异同,归纳其成因,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点、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史料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那天在完小听一位年轻教师上三年级的《年月日》,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年历片中找出爸爸妈妈的生日.教师话音一落,课堂中一片惊呼:"我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习惯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给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开展留下了不少隐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当务之急。试以本人课堂教学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地理解及灵活应用母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的高年级语文教学都偏重理解,零散的分析各篇文章,导致目的错位。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将学语文的重心转移至语言灵活运用上来。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屡见不鲜,似是而非的现象更多,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体会。比较法的种类正比。把一些十分相似的历史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历史的规律性。如对秦朝和隋朝相似之处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得出诸如长期分裂之后统一的必然性、制度中所体现出的继承性、暴政必亡、统一大势仍然存在等规律性的认识。反比。把一些不相似的历史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历史的特殊性。如把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西方的重商主义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在…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19):155-156
比较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对比和分析,找出异同、分清正误、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论述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说明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法及其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部分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就很容易找到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钥匙。可见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学好历史不能缺少比较法。  相似文献   

14.
丁俊义 《辅导员》2009,(10):26-27
历史学科的时间、事件多,难记忆,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甚至厌学。如果把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编成口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学习中“贯通古今,中外关联”是应有的思路。只有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比较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思维创新。从教学经验中整理如何使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历史比较法是中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或者综合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比较的价值和意义,不能盲目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读出教材的有效信息,加深理解教材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时,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结论性语言上。所谓结论性语言,是指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或某一历史人物的总结和评价。结论性语言包括许多历史信息,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通过对结论性语言的阅读和研究,挖掘出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将这些有效信息提炼出来,准确把握,加工整理,总结为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然后对这些知识点分点记忆,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过程的理解。如《中国古代史》(选修)第25页的正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就要把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条件读出来:(1)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使各民族、各地域之间有了一定的共同利益,是统一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乱,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成为人心所向;(3)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等。二、读出知识的深层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19.
高一阶段历史教学中使用中外比较法,能够适应学生心理、衔接知识体系和培养思维能力;可以使用历时性比较和共时性比较两类基本方法;在比较中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众多教师不懈追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