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野调研及政策分析发现,各地公办中小学校使用临聘教师的原因既有共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和城乡差异;尽管总体资质不低于正式教师,工作任务等同于正式教师,但因同工不同酬、流动更频繁、缺少专业发展资源和机会,临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普遍低下,极易引发中小学内部的复杂劳动矛盾,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应基于临聘教师常态存...  相似文献   

2.
临聘教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师资来源的重要保障,对于临聘教师的现实待遇诉求分析仍有待补充。本文使用2008-2021年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诉求进行自动文本分析和统计描述。研究发现,临聘教师在“清退”政策之后,留言量迅速下降;临聘教师的工资类诉求相较于补贴类诉求更为强烈;农村临聘教师诉求在2014年“清退”政策之后快速下降,而离岗临聘教师诉求却持续到了2019年;临聘教师相较于公办教师具有更强烈的教师比较效应、更弱的公务员比较效应,和周期性的跨地区比较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应精准研制临聘教师聘用的管理办法,确保临聘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将非基本教育服务定价权和收费权下放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3.
魏锋 《教学与管理》2006,(12):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令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其颁布与实施对于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教师法》本身及其在适用过程中还突出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尤其表现在该法住对于作为我国教师队伍主体的广大乡村中小学教师权利保障方面: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法律身份的缺失。甚至教育教学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教师待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相关条款不够确切,无操作性、可行性。诸如教师应享受与当地国家公务员同等待遇、希望当地医疗机构应当埘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等等,实在是让人难以弄清楚“相当”、“应当提供”、“提供方便”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已培育了足够的中小学储备师资,但一些地方依旧有编不补,在乡村小学长期使用临聘教师。这种怪象根植于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二元用工土壤,造成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低下,导致了乡村小学生的持续流出,强化了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避责逻辑。其背后是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政策惯性,非“一票否决”考核语境下的行政“理性”,为纾解财政压力、应对部门间编制需求博弈的“平衡策略”,以及失范的乡村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应基于公共部门临时工问题治理的视域,审视乡村小学临聘教师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建议把“有编不补”问题纳入对县级政府的“一票否决”考核清单,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编制专项治理、盘活存量师资、建立乡村小学教师编制退出机制等举措,尽量为乡村小学补充编制。对于确实需要临聘教师填补的空缺,建议通过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6.
蔚小静  王霜 《家教世界》2013,(10):255-256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更有益于为学生实力品德模范,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创设社会精神文明的。《教师法》不仅是一项法律文件,更是教师工作实施细则。从《教师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要求的实施职责来看,《教师法》对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考核和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大背景下,当前关于教师的工作效能和专业发展方式都还存在着一些抱怨和分歧,这个状况意味着需要对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进行深入的审视。当代,在教师职业专业性内涵上主要有三个维度的争议:公务性与专业性、技术性与实践性、意志取向与结果取向,这些争议都影响着现代教师职业是否应该专业化发展以及如何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在反思和重构"专业"内涵的基础上,理解教师专业性需要在"一体两翼"的架构模型上进行:教师专业性的"一体"是教师"专一于教育使命和任务",教师专业性的"两翼"是教师"专精于教育素养和实践"和"专享于教育权力和待遇"。基于对现代教师专业性的理解,《教师法》在修订中特别需要:明确《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担当公共教育任务的从业者;强调教师忠诚于国家教育使命和任务;明确教师根据国家教育使命和任务的需求来履行义务和享有权利;在教师资格的取得中加入宣誓的要求;设置教师资格的实习期;在教师待遇上创设和保障教师追寻社会发展文明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准公共产品。在当前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购买公办园教师服务岗位是缓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机构编制资源紧张的矛盾,盘活编制外优秀教师资源,满足社会民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岗位人员职业发展风险、购买主体的政策执行风险、不同主体间的监督管理风险以及资金保障风险。这需要从健全制度框架、建立岗位人员职业发展机制、厘清职责边界并强化各主体间有效合作、完善资金管理四方面入手,规避以上风险,进而实现购买公办园教师服务岗位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浅议《教师法》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法》自 1994年 1月 1日施行以来 ,对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从法学理论、立法技术、法律适用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等角度来分析 ,《教师法》的一些条款确实与教育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法》的修订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试行和有效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对教育服务何以可"购买"、政府何以要"购买"、政府在何处"购买"以及如何购买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科学的认识与判断,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所需的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11市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发现,山西省政府购买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存在政策界限不清、购买程序不严、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推行不稳等问题。要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政府应颁布省级法规,明确政府购买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的内涵和边界;规范购买程序,构建政府购买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的合理机制;确保投入额度,保障政府购买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的财力需求;做好长期规划,促进政府购买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教育服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政策的试行是我国政府治理制度的创新,对探索政府如何更有效地承担教育职能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政府教育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完善、市场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实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具体体现为可能降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政府教育服务供给的成本增加和造成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交换行为等.  相似文献   

13.
14.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进行法治化,首先要确保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在法律范围内展开,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根本准则;其次要确保通过立法、司法及公民权利等法治手段控制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权,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治本之策;最后要确保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中的违法主体实施民事、行政和刑事制裁,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内在要求。由此构架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已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五种模式。教育评估作为服务模式中一种,是“服务之服务”。它的特殊性在于能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提供保障。本文对教育评估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中的作用作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政府在购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服务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一主多元、两步实施”模式和相应的组织、制度、操作、监管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但也存在一些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形成:以教育中介组织为主的多元购买客体模式,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多元资金筹集模式,以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契约化购买)为主的多元购买模式,以第三方实施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成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为了衡量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效果,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十分必要.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整体流程出发,分析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绩效要素结构,提出采购绩效、监管绩效和结果绩效等三个绩效维度,进而建构绩效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10省市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对"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都作出明确规定.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主体内容,将家庭教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之中,同时确保家庭教育服务的公益性.为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落实,有必要细化法律文本,增强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的动力;建立帮扶机制,培育家庭教育服务的市场主体;强化监督机制,对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法》对教师合法权益的确认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教师法》对教师合江权益的确认范围,保护方法,并从争议解决程序的角度探讨了完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执法机制,以保证《教师法》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