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时政新闻?有研究者指出:"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职务的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木文视北京奥运为典型的景观现象和媒体事件,对<新闻联播>奥运期间的新闻逐条进行梳理分类,将其报道脚本概括为:"中国正经历的不仅是体育成绩和拼搏精神的'竞赛',也是文化和经济的'竞赛';不仅是'竞赛',也是对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征服'、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征服';不仅是'征服',也是全世界对中国的'加冕'":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的方法,剖析了中央电视台奥运新闻的生产机制:政党和国家的外部控制+经济利益驱动下对观众兴趣的满足+意识形态化处理(阐释意义和屏蔽干扰).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我国民国初年名记者黄远生"北京通信"中的一些作品,如<闷葫之政局>、<张振武案之研究>,被认为是我国深度报道的开端和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在新闻写作教程中提及的.述评性新闻","研究性工作通信"一类,也属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国新闻年鉴》2004年卷,已于2004年12月开始在河南省陆续发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卷新增了"专题:中国的传媒集团"、"中国新闻专业期刊专辑"等栏目,并有对"2003年'防治非典'"、"伊拉克战争"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得失的分析的篇目。  相似文献   

5.
王莉 《今传媒》2010,(7):95-97
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草根新闻"抑或"市民新闻",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  相似文献   

6.
据笔者统计,"新新闻"一词在国内理论界的使用比较混乱."新新闻"又称为"异常新闻"、"饱和报道"、"偏袒性新闻报道","参与式新闻报道"、"地下新闻报道"、"高等新闻主义"、"文学新闻主义"、"通俗社会学"、"非虚构小说"、"近小说"、"事实的文学","非小说性虚构作品"等等.  相似文献   

7.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10日,浙江某报几乎用三个整版的篇幅,集中报道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地"新春播新绿"的热烈气氛与动人场景.然而,同日全国十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出现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的报道,或文字,或图片.某报通版的植树照片,主图的文字说明是某村老人们相约"去棋盘山上植树",可画面近处的两人是在锄草,远处的两人也不像是在植树.针对这一组同质的、异化的新闻,有人评说:"学生的高考中有命题作文,如今,新闻采写似乎也有'命题新闻'一说,即总编辑向部主任命题,部主任向编辑命题,编辑就给跑线记者命题.'节后植树'也许是一条'命题新闻'吧,所以有那么多的报纸做了同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7,(2):32-32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报道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目光敏锐,见解独到"以及"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观众在选择新闻栏目时最看重的四个基本因素。民生新闻要  相似文献   

10.
方圆 《新闻知识》2001,(12):40-41
梁衡同志说:"新闻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而事实上,位于"上层的、政治中心的记者近水楼台可以快速抢到新闻,基层的、远离政治中心的记者,或专门采写某一方面报道(如教育科学)的记者,周围的事平凡而又平静","哪有那么多的新闻发生并总让你抢到呢?"他说,这也不必悲观:"注意发现那些还未被人报道的稳态新闻是大有可为的","十几年间,凡是我写出的这类稿件都得到了较强烈的反响","我获得的几项全国性新闻奖恰恰都是这种稳态新闻","那些乡间僻壤里发生的事,有时也能上头版头条去和北京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问题:新闻是什么?是一篇报道、是一个职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梦想。新闻的权威不是冰冷生硬的,更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和传播,对于夜航人来说,新闻的梦想是用一种朴素的百姓情怀,融入生活、融入实际、融入群众。"新闻名专栏","五一劳动奖","十佳新闻栏目"、"中国新闻奖"……成长的历程中《新闻夜航》实现了电视新闻界的"大满贯"。做节目得到观众认可,是最幸福的事!夜航十五年,凝结着几代夜航人的梦想和智慧,形  相似文献   

12.
韩晓芳 《编辑之友》2011,(10):83-86
希望新闻学最早是由《今日美国》的创办人、世界传媒大鳄艾伦·纽哈斯于1983年正式提出并倡导的,具体含义是:"精确而不悲观,详细而不消极地报道所有的新闻","积极处理新闻"等,为《今日美国》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美国影响很大。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①.解释性报道能够帮助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往往把一部长戏分为早轴、中轴、压轴。就好像一幅长卷国画,刚展开的为早轴,中间的为中轴,在中轴后面、排在倒数第二的,通常称为压轴。压轴戏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幕。如果将新闻舞台比作一场大戏的话,纸媒新闻的"早轴"应该是"时政新闻","中轴"应该是"经济新闻"或"经济信息","压轴"的应该是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影响决策层的高端评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引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  相似文献   

17.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8.
"报章文学"指"以新闻现象为题材的散文.""社会、政治、经济……各种现象,经过新闻记者的搜集整理,写成记事,印在报纸上面,读者看过以后,发生精神作用.以新闻记者搜集材料起,至影响读者为止,名之曰新闻现象.""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散文,可分为(一)评论的,(二)记叙的.报纸上的'社论'、'时论'、'来论'、'时评'等属于前者;新闻中的各种记事,如'电报'、'长篇通信'、'简短记事'等属于后者.后者较前者重要,为报纸的主要成分."报章文学的狭义的解释.应该是: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记叙文,略称新闻文体(Journalese).""新闻文体与普通的记事文有何差别呢?第一,新闻文体须顾及新闻记者的立场,对于事实的记录,纯以'事实'为对象,不渗亲空想或偏  相似文献   

19.
新闻娱乐化与“煽情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祎  文慧 《新闻前哨》2005,(4):28-29
《为争刘晓庆那英谁更有钱 辽宁农民捅死保安员》、《古 稀太婆离婚 索要2万青春损失费》、《夫妻联手告"二 奶"》、《争风吃醋惹来争斗 四名戒毒男子被打伤》……看到 这样的题目,我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自19世纪30年 代开始的廉价报刊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报纸有着"耸人听 闻的'煽情主义'报道风格",在"写作中刻意追求'人情 味'和戏剧化手法"……①这些与目前颇为盛行的新闻娱乐 化潮流可谓异曲同工。无怪乎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伴随大众 化报纸的煽情之风可以看作新闻娱乐性潮流的起始"。② 一、共同的表现特征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 的定义,但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却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在 内容上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以及具有  相似文献   

20.
刘巧翔 《今传媒》2009,(11):48-49
西安某都市报不久前刊发的一篇报道称,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徐××近日在博客发文,批评湖北省今年高考满分作文、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结构零乱,不懂换韵"、"漏洞百出","基本是‘老干体'的标语口号","如果让他评分,只能得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