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玉  杜旻 《体育风尚》2024,(1):134-136
使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分析法对世界杯系列分站赛男子六个项目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全套动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巴黎奥运新周期男子竞技体操国际潮流动作为:(1)自由体操:前直900°、后团720°旋、后直900°+前团两周。(2)鞍马:Flop组合、索恩、吴国年、斯托克里A 360°下。(3)吊环:慢翻水平十字、严明勇、后摆倒十字、团身720°旋下。(4)跳马:前手前团两周转体180°、侧手后团两周转体360°。(5)双杠:马库兹、挂臂前摆180°、巴夫萨、前团两周180°下。(6)单杠:科尔曼、卡西纳、阿德勒180°、直体720°旋下。  相似文献   

2.
单杠720°旋下(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720°下)是当前世界体操坛上少见的高难度下法。在1978年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只有日本运动员尾山采用这个下法,在1979年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前五名的强队中只有我国运动员童非一人采用这个下法,1980年奥运会单杠决赛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D组难度的下法动作.本文主要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商春松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商春松较好的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但落地时刻身体重心稍微靠后,所以商春松向后退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4.
男子技巧团身两周空翻加转体360°动作(我国简称“旋”)最早由苏联技巧运动员洛特兹亚库于1966年首次完成,直到七十年代才运用到男子自由体操中来。现在技巧运动员已经能完成团身两周加转体720°、直体两周、团身后(前)空翻三周、直体转体720°后团等更难的空翻转体动作了,而体操运动员目前还处在普及团身两周加转体360°的动作,只有个别运动员能完成直体后空翻两周(如李月久)。可见,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中的高难空翻动作必将沿着技巧运动员开辟的道路前进。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自1978年冬训开始,进入了普及团身二周空翻加转体360°的训练。经过一个冬训,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运动员掌握了该动作,但就目前完成的技术情况来  相似文献   

5.
后直两周720°旋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难度E组动作,是邹凯使用频率最高的制胜绝招.通过运动学研究方法,对世界冠军邹凯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单杠决赛的后直两周720°旋下动作进行研究,得出该下法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动作特点,为教练员及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邹凯很好的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吊环优秀选手的成套动作特征表现为:力量静止动作数量多、难度大、类型全.在近几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单项锦标赛上D D、E D甚至E E及组合式的力量静止动作,比比皆是、层出不穷,相比之下,摆动动作及其连接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不仅难度小,且数量、类型也越来越少,这与现行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所提倡的“一套动作,应由比例大体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并相间进行”的吊环项目特点显然是有差距的,这正是目前吊环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在现行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吊环难度表中,屈体后翻上两周悬垂前摆是纯摆动类型动作中唯一的一个E组难度动作,美国运动员奥·奈里在1994年世界单项体操锦标赛上凭此“绝  相似文献   

7.
一、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男子自由体操技术情况 (一)、难度普遍提高 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于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参加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有110人,动作难度普遍提高。从出场来看,采取团身后空翻两周等高难动作的运动员共100人,占90.9%。这些动作包括了当前世界潮流常见的各种高难动作,其中如旋,去年9月在长沙比赛时,只有10人做,这次就发展到23人。在当前世界潮流中,男子用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出场已属落后,用团身后空翻两周出场也显得平淡了。把这两个动作除掉,用旋等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动作难度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以上高难度的摆动到静止力量动作与4个以上由静止到静止用力性动作的直接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连接编排趋于加长;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录像观察法等方法,统计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单杠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以及中国队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并以规则为导向,对单个动作选择、连接动作选择、难度价值、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动作选择上的差异.研究得出:悬垂摆动类动作、近杠类动作、扭臂类动作、下法动作比较趋于集中;第二组别的飞行动作相对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的转体动作深受运动员青睐;F组以上的二连接动作或三连接动作越加成为编排的首选;与决赛前8相比,中国队的难度优势不复存在,完成情况愈加困难,与决赛前8队伍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单杠项目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力量、难度、艺术的相互融合,中国队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类型、难度、完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员个人能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动作总数等影响E分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杠作为传统的支撑类项目,8名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动作选用上仍旧是支撑类最多,但短半径回环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已与支撑类成鼎立态势;悬垂大摆类动作以向后大回环及其衍生的向后大回环加转体动作为主,短半径回环类则全部为后上转体;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看,沿纵轴转体的动作较沿横轴空翻的动作更有利于做出直接连接;决赛前8名运动员D分相差不大,E分成为了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8名运动员的E分排名与其名次完全相同.合理处理难度与完成的关系、难度动作连接直接化、缩短成套动作、储备充足的体能和心理能力,则成为运动员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东京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动作编排及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自由体操单个动作最高难度为I组难度,在动作组别选择上第Ⅱ组别占据一半,第Ⅰ组别只占11.2 5%;世界优秀自由体操男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难度逐渐上升,日本手倒立及俄式挺身转体1080°已成为非技巧类主流动作;技巧动作中后直900°成为运动员的标配动作,顶尖运动员将后直1260°作为提升难度的砝码;动作组成的主要难度为C、D、E组,以D+D、D+C和E+B连接为主,运动员的难度分差距大,完成分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双杠动作编排及决赛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双杠夺冠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多以高难度价值挂臂类动作开始提升起评分,后面则以难度价值为D组和E组的悬垂和希里类动作过渡,在下法上均选用前团2周转体180下。(2)双杠项目四个动作组别发展存在非均衡性,Ⅰ组和Ⅲ组动作为多数运动员的选择,难度价值更高的Ⅱ组动作使用较少,难度价值为F组的前团2周转体180下成为下法主流动作。(3)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以D组、E组为主,并向F组、G组方向发展,发展难度永远是运动员不变的追求。(4)成套动作难度是获胜的基础,高完成质量是关键,只有实现“双高”才是取胜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会双杠决赛前8名选手的成套编排进行研究,分析世界一流双杠选手的编排模式,为我国选手在双杠动作编排的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借鉴。结论:第III组别动作最受运动员的青睐,主要集中在后上类、蒂佩尔特类型动作上;希里和后上转体180°成倒立使用率高达100%,是一流选手的标配动作,挂臂马库兹是夺冠选手的必备动作;下法难度较高,但类型单一;绕纵轴转体流动作可以使编排连接直接化和流畅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建议:加大绕纵轴转体流和下法动作的训练和创新,积极开发难、新动作,增加高难度下法动作的数量储备;把握规则精神,减少挂臂空翻2周成挂类动作的练习,增加挂臂前摆转体类动作;把握好难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科学合理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对完成质量更要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4.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分析归纳法,以参加42届、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单杠决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成套动作的D分价值和连接特点、飞行类动作特点、下法特点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世界大赛中男子单杠发展新趋势。认为:未来男子单杠技术运动员通过提高十个动作的难度价值以及充分利用动作的连接来提高D分;成套动作中包含4个飞行动作将成为编排趋势;下法动作将以后直两周720°旋下为主流动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第42届世锦赛男子单杠决赛的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D"分及构成情况、动作的编排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周期男子单杠的"D"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本周期内的余下体操大赛中,单杠决赛的"D"分均值将保持在7分以上;成套难度动作价值对单杠"D"分的增长贡献较小,而成套连接价值的增加对其贡献最大。新周期单杠项目的编排亦具有如下特征:1)单杠项目的杠上动作难度保持在D组水平,不断发展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间的连接成为趋势;2)单杠项目的飞行动作中,D、E组难度价值的动作将迅速发展,而且在成套单杠动作编排中,飞行动作的出现将伴随连接价值的产生,其数量也将向4个发展;3)单杠项目进入了高难连接的发展阶段,并在连接类型及动作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4)单杠下法动作依旧以直体后空翻2周720°旋下为主流,对下法动作的编排将以稳定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傅道华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6,13(6):118-120
以第38届世锦赛双杠决赛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双杠D组以上动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有:支撑前摆转体和支撑后摆跳转540°,分腿前空翻114屈臂撑;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梯佩尔特直接屈体前空翻;后回环转体360°倒立。  相似文献   

18.
以最近几届世界大赛平衡木决赛选手为主要对象,系统研究了当今世界平衡木技术动作发展的特点:运动员都选用稳健而简单的动作作为完成整套动作的良好的开端;木中动作难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3个技巧串动作的连接;下法动作类型表现出多样化特点,但仍以后空翻二周和直体后空翻多度转体为主流,前空翻二周下也被欧美一些选手所青睐;运动员取胜的关键是提高动作的难度和质量,尤其是下法落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踺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身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身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作,对改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二可为研究高难动作提供指标和方法。近年来在体操运动中,器械体操和支撑跳跃的科研工作开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