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思政教育的价值建立在思政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以“人”的维度思考思政教育的价值形态,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思政教育价值的实践策略。思政教育要立足人的社会利益关系,从社会总体形态出发推进思政教育改革,使思政教育向有利于人的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教学方法、教学机制等的创新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有效性持续的有力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无论怎么创新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且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始终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客观价值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时代遵循,不仅有利于突出政治引领力,夯实政治基础,而且有益于汇聚思想共识,铸就融合同心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学思政教育融合,要坚持制度统领,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要创新话语体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话语;要突出精神动力,激发中学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主动性;要明确实践要求,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年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肩负着历史和时代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坚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广大青年。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引领中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中学生价值观认识水平和践行度,有利于改进和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要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时代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推动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引领工作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党媒不仅在不同时期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引导作用,也为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厚滋养和实践经验。面对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话语赋权”重构的困境,思政教育工作要从党媒发展历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创新形式、激发活力,引领时代思想潮流;要深度融入、协同并进,汇聚思政育人合力;要服务发展、塑造形象,激励青年成长成才,持续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深入推动思政教育与媒体传播融合发展,让思政教育“大课堂”的“抬头率”“点头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应以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为核心,完善面向学生群体的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明确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目标,结合当前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形式,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有效提高新时代的教育水平和效率,高校需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实际发展特点,创新思政教育发展体系,促进教育工作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有效解决教育缺乏时效性的问题,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朝着长效化方向发展。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带给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媒体已经从技术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思政教育传播源去中心化、网络管理自治、内容巨大化、创作多次化的发展.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学生缺乏凝聚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设置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  相似文献   

1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精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坚持"三全育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医学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对思政教育的要求较高,而目前的思政教育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医学教育中,医学院校应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贴合学生学习,以援外、援藏、援疆事迹为例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加快建...  相似文献   

13.
张铁  王溶泽  王亮 《成才之路》2022,(1):139-141
思政教育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在审美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力.高校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提升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又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课的高质量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环境、理念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同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文章从审美教育概述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时代,网络科技高速发展,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创造了良好机遇,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及内容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扩大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网络知识,了解网络信息,将网络教育与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创新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意义出发,探讨和研究创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改进思政教育机制,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载体发生新变革,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随之改变。新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和影响力,还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覆盖面。高校应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视觉素养、增强视觉文化产品多元快速优质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校园视觉文化环境三方面,探寻“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宇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4-I0004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电子出版物等传播模式的呈现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时代环境变迁下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是巨大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既没有经验可循,又无捷径可走,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成为需要时代破解的重要课题。孙永鲁老师着眼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时代背景之变迁,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解析、研究,注重对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路径传播及受众接受效果,填补了新媒体时代思政传播学传播规律与传播原则的空白,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理论成果和前瞻性创新理念收于孙永鲁所著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新华出版社)一书中。  相似文献   

18.
周经波 《教师》2019,(2):57-58
新时代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坚持党委核心地位,落实思政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坚持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环境育人功能,巩固基层学生党团组织,规范学生干部行为;利用新媒体开辟网络教育途径,增加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多层次、全方位深化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与新实践,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而思政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两者同向同行有其特定的价值意蕴。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从高校发展来讲,有助于确保高校办学方向;从民族层面来讲,有助于实现教育强国。因此,为促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要坚持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并强化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前进。面对新时代形势政策与环境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高校思政教育范式逐步转换,相关研究愈加深入和宽泛。范式一词起源较早,是库恩为范式赋予现代解释意义,其解释内容超过二十种,科学共同体、不可通约性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库恩对范式的阐述和研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同时启发了思政教育发展研究,为我国引入范式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归纳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内涵,即高校开展思政工作中所形成的理论+方法+经验+模型。具体而言,它是通过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公认的问题和理论本质研究所持的一些共同的信念或看法加以抽象化、结构化的科学概括,从而形成一门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高校思政教育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个体成长,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影响作用。高校思政教育范式转换,对于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改革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