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在正本清源中深入,当前在目标确定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们对于"目标可视化""目标具体化"叙写的掌握相对较好,尤其"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意识更受强化。但是,文本解读时,对于"辨体""识人""断文""定点"这几个规定动作,"定点"依然问题较多。究竟应挑选什么样的内容教学,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教师。下面仅举几例,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反思一:"定点"的基础——理读!【案例1】《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写了一位高贵的教  相似文献   

2.
在孙绍振教授“错位解读法”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空间错位解读法”。这种解读方法有利于设计独特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文章以经典文学类文本为例,细分了“空间错位解读法”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试卷中必考的题目,并且占有较大的分数比重,但多数考生该项题目得分并不理想,有些考生甚至得不到总分的三分之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不能不说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4.
一、采用冲突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或新知识进行探究喜欢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特点,利用认知冲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先通过实例,学生很快地就计算出2 2 2=6。接着又让学生计算2 2 2 2 2 2 2,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而教师马上说出得数。教师让学生出几道这样的连加  相似文献   

5.
“面积法”解题的基本思想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图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一个等式——“面积方程”,再对该方程进行整理和变换,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为了能够列出各种图形的面积方程,就应熟悉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平面几何中的许多图形,都可以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计算三角形面积最常用、最基本的公式有:①S△=12aha=21bhb=21chc;②S△=12ab sinC=12bc sinA=21ac sinB;③S△="s(s-a)(s-b)(s-c).(海伦公式)其他形式的面积公式均可由以上三个公式推导而来,公式中字母约定:a、b、c表示△ABC的三边,ha、hb、hc表示三边所对应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半…  相似文献   

6.
1.构造等式例 1.已知 x+ y+ z=3,求3(x- 1) (y- 1) (z- 1)(x- 1) 3 + (y- 1) 3 + (z- 1) 3 的值。解 :根据所求代数式的结构特征 ,可构造恒等式 :a3 + b3 + c3 - 3abc=(a+ b+ c) (a2 + b2 + c2 -ab- bc- ac)。设 a=x- 1,b=y- 1,c=z-1,有 a+ b+ c=x+ y+ z- 3=0。将上面三式代入恒等式得 :(x- 1) 3 + (y- 1) 3 + (z- 1) 3- 3(x- 1) (y- 1) (z- 1) =0 ,∴ 3(x- 1) (y- 1) (z- 1)(x- 1) 3 + (y- 1) 3 + (z- 1) 3=1。2 .构造不等式例 2 .实数 a、b、c、d满足 a+b+ c+ d=5 ,a2 + b2 + c2 + d2 =7,求 a的范围。解 :根据第一个等式的平方与第二个等…  相似文献   

7.
“自学探索法”是在总结前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设计好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去探索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导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自然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儿童科学兴趣和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种以某一项有趣的实验为核心来组织一堂自然课教学的方法,效果十分良好,我把它叫做“实验中心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在言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类活用的现象,如用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这些大家较为熟悉,但对“为动用法”,“对动用法”却相对陌生:就其原因有三:一是教材从不加注“这里是为动(对动)用法”字样;二是一般语老师大多不讲;三是许多古汉语专也较少涉及。其实,为动、对动用法在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忽视。何谓为动、对动用法呢?凡动词对于宾语含有“为”或  相似文献   

10.
<正>对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及《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变化较大,很多名词做了调整,内容也更加具体,与之对应的考题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以下是“免疫调节”这一专题在模考和真题中出现的新变化.一、非特异性免疫:组织屏障例1 (江苏省2021年4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第12题)患Tay-Sachs遗传病的婴儿是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因不能编码氨基己糖苷酶A,产生严重的智力障碍及身体机能失控,通常在3至4岁死亡.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需要细细品读,往往还需要对文本的空白处给予补充,使文本解读得更加深刻.文本解读补白的策略应依年级段不同而异,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初中化学中,铁元素有三种价态,即0、+2、+3价。其相互转化如下图:1.0价钱和十2快铁的相互转化在盐酸、稀硫酸等的作用下,0价铁失去电子变成十2价钱:FeFe;在锌、镁、铝等活泼金属的作用下,+2价铁得到电子变成0价钱.如20价铁和十3价钱49相互转化在过气、氯气等强氧化性物质的作用下,o价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十3价铁;在氢气、碳、一氧化碳等强还原性物质的作用下,+3价铁得到电子被还原成0价铁。3.钱在氧气中燃烧由于Fe。0。的组成可看成是Fe:乙·Feo,所以这种变化可看成是o价钱同时转化为十z价和十3的铁。以上三种情况都闻…  相似文献   

14.
也谈“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所谓多元解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识水准、阅读目的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遵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多元解读无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留给你很大的创作空间。对于我们过去最担心的离题,看起来是不大可能了,但是要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写出有文采又有深度的文章,似  相似文献   

16.
假设法是一种很有用的解题方法。它通过假定某种现象的存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对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及培养思维能力很有益处。例如:例1、鸡兔52只,共有脚14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只?解:假设这52只全是鸡,则脚数为52×2只,这样比实际脚数少算了(140-52×2)只,而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140—52×2)÷(4-2)=18(只)那么鸡的只数为52-18=34(只)另解:假设这52只全是兔,则脚数为52×4(只)这样比实际脚数多算了(52×4-140)只,而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只脚。所以鸡…  相似文献   

17.
“极端假设法”是指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对其变量作合理的延伸,把问题推向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果。本就几种不同的物理量的变化过程采用“极端假设法”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时至高三,仍有许多同学作文很困难:不会议论,不能以理服人; 不会抒情,不能以情感人;没有文采,语言淡如白开水,甚至不够通顺。更有甚者,无话可说,字数少得可怜。即使如此,在离高考不多的时间内,是否就没有办法写出一般水平甚至精彩一些的文章来呢?笔者经过多次探索尝试,找到了一条很适合他们的写作方法,那就是“事例组合”法。“事例组合”法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那么,什么是“事例组合”法呢?请大家先来看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例文。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建立表象,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三例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一、《爬山虎的脚》“爬”起来《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佳作,文章描写生动、细致,琅琅上口。其中“爬山虎的脚怎么能爬”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抓住“触—变—巴—弯曲—拉—贴”这几个动词,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疑问一般集中在“弯曲”和“拉”这两个环节上。比如,爬山虎脚上的小圆片“巴”在墙上以后,细丝怎么“弯曲”呢,为什么爬上…  相似文献   

20.
张典松 《物理教师》2008,29(11):62-64
在物理复习中,很多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做了不少习题,但收效甚微.题中物理情景稍有变化,便不知所云.笔者在很多章节或单元的复习中采用“一题复习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