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12周血流限制训练对体操专项女大学生下肢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并对比血流限制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效果的异同。方法:招募体操专项女大学生24名,随机分成加压组(BFRT组)和常规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均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等速肌力指标、最大力量指标、力量耐力指标,每次测试人员与仪器均相同。结果:12周实验干预后,BFRT组深蹲1RM实验前后增值为3.17,增长率为4.47%,干预效果比传统抗阻训练好;从横向比较深蹲60%1RM次数组间数据来看,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具有显著性差异(0.010.5)。结合变化率与t检验结果发现血流限制训练对屈肌的促进效果优于伸肌相对峰力矩。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提升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主要体现在最大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同时能提升体操运动员单关节等速膝伸展、屈曲的肌肉力量,对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效果尤为显著。低强度血流限制训练与传统高强度抗阻训练相比,其训练效果略显优势,尤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对象与方法:运用实验法,以16名广东省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膝关节等速肌力,选取峰值力矩(PT)、异侧同名肌比值(PTR)和同侧屈伸肌比值(H/Q)指标比较分析功能性训练在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运动员经过功能性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PT和伸肌PT较实验前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屈伸肌PTR及左右侧H/Q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传统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和伸肌PT值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左右侧H/Q及屈伸肌PT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在角速度60°/s状态下,实验组运动员膝关节两侧伸肌P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侧屈肌P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角速度240°/s状态下实验组左侧伸肌P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伸肌PT值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侧的屈肌PT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运动员的屈伸肌PTR及左右侧的H/Q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下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在最大力量训练效果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差异不大,但是在快速力量方面提高效果要更好;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异侧同名肌比值和屈伸肌比值,对改善运动员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和同侧屈伸肌力量不对称方面效果也比传统力量训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肌力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方法:24名有训练经验(1RM/BW>1.5)的学生受试者被招募且随机分成三组:20%1RM+BFRT干预组、40%1RM+BFRT干预组、CON(75%1RM)组,训练动作模式为负重半蹲,共进行5周训练,每周2次训练,每两次训练间隔48小时;基于腿围[(55.23±1.84cm、55.67±1.58cm)],20%1RM+BFRT、40%1RM+BFRT训练组选用相同加压值(252.14±8.17mm Hg);所有组别在实验前后进行CMJ和深蹲1RM测试。结果:40%1RM+BFRT组和CON组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高效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20%1RM训练干预相比,40%1RM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升效果更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实验前相比,40%1RM+BFRT训练干预和CON组干预对深蹲1RM的提高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检验发现,三组训练干预对深蹲1RM提升效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流限制训练伴随负重深蹲...  相似文献   

6.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 (VSM )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 (TM )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 2 0~ 2 5Hz,加速度为 15~ 2 0m/s2 ,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 ,利用B在 6 0°/s和 30 0°/s测试条件下对髋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VSM比TM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 ,使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但VSM法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所以在采用VSM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肌肉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冠军宫金杰下肢髋、膝、踝三关节、屈伸两过程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肉耐力进行测试与分析,以此了解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效果,旨在为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宫金杰髋、膝、踝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其他自行车运动员对比存在差异,宫金杰右髋、左膝、左踝等速肌力数据表现出更合理的肌力特征;三关节的肌肉耐力较差;关节发力角度不在专项角度内。结论:宫金杰下肢三关节屈曲肌群、左髋及右膝伸展肌群、右踝跖屈肌群为薄弱肌群;肌肉耐力较差导致后程降速明显;关节发力角度与场地自行车专项技术动作角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角速度重复训练期间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运动时峰值力矩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瑞士产CON-TREX TP500型人体腰背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测评了8名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进行三种角速度(45°/s、90°/s、135°/s)各13组重复训练期间(共39组)腰背屈伸肌群抛物线主动补偿模式下等速向心肌力指标.结果:1)在13组的重复训练期间,随着训练组数的增加,受试者的伸肌和屈肌峰值力矩均呈现先上升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于第7组(135°/s)时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2)在前6组重复测试中,三种速度下,第3组与第4组间的峰力矩值均高度相关.3)基于第3、4组的数据,45°/s时背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显著性高于而屈/伸比则显著性低于90°/s及135°/s时的值(P<0.01).45°/s及90°/s运动时腰背屈伸肌群之间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存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135°/s运动时二者则基本相同(P>0.05).结论: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康复训练时宜采用3~6组慢速或中速方式;等速力量评价时应以第3组或/和第4组的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意拳训练时接受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及其神经支配的影响。方法 48位健康大学生分为3组:意拳振动组(YQV)、意拳组(YQ)以及控制组(CON),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训练前后以Biodex System 4等速训练系统、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及AMTI三维测力台,测试下肢最大等长肌力、等速肌力、肌电反应及静态平衡。统计分析以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结果意拳组的60°/s等速向心肌力显著进步11.8%(P<0.05);静态平衡时,足底压力中心移动面积显著减少15.3%(P<0.05),并明显少于控制组(P<0.05);意拳组在静态平衡的进步率(9.3%)显著优于控制组(P<0.05),其余测试项则无差异;控制组在各因变量中无显著变化。结论意拳结合振动刺激进行训练能有效增进膝伸肌等速肌力与下肢静态平衡的表现,可作为促进下肢肌肉及神经支配表现的新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周加压抗阻训练对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冲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2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人,进行为期4周、每周2次的训练干预,分别进行半蹲、硬拉、臀冲、卧蹬和跳箱训练,加压组在进行深蹲训练时采用40%1RM负荷加压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75%1RM负荷传统抗阻训练,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等速肌力、半蹲1RM、15s冲刺测试。结果:(1)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在角速度为60°/s时,左右两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峰值力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加压组训练后右髋伸展、左髋伸展、左髋屈曲、右膝伸展、左膝伸展以及对照组左、右膝伸展峰值力矩均较训练前呈显著性增长(P<0.05);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在角速度为240°/s时,左右两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伸展峰值力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加压组训练后右髋伸展、左髋伸展、右膝伸展和左膝伸展峰值力矩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长(P<0.05)。(2)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半蹲1RM均有一定的增长,加压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加压组较训练前呈显著性差异(P<0.05)。(3)加压组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峰值...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与肌电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法,通过美国产艾力尔智能化力量诊断与训练系统(ACES)和芬兰产Megawin6000肌电仪相结合,探索排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肌力、肌电特征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应用积分肌电评价排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奠定基础,为设计专项力量训练方法、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符合Hill方程和力速曲线关系;膝关节等速测试运动期间采集到的股四头肌肌电信号可以客观地评价积分肌电与肌力指标之间的关系,指导专项力量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省少年男篮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德国产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对13名四川省少年男篮运动员膝关节进行(60°/S和240°/S)测试.左右侧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60°/S和240°/S部分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峰力矩:60°/S测试屈左右分别为118.92±23.08Nm和122.54±22.94Nm,伸左右分别为174.31±47.83Nm和174.31±50.53Nm.240°/S测试屈左右分别为105.08±20.71Nm和106.62±22.05Nm,伸左右分别为158.85±43.38Nm和161.46±34.10Nm;(2)H/Q:60°/S左右分别为0.74±0.29和0.75±0.24,240°/S左右分别为0.75±0.43和0.68±0.14;(3)异侧同名肌:60°/S屈伸分别为0.97±0.10和1.01±0.16,240°/S屈伸分别为0.99±0.09和0.98±0.19;(4)肌肉耐力:膝关节屈肌耐力比左右平均值分别为0.82和0.77,伸肌左右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63;(5)膝关节屈绝对力量与爆发力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伸绝对力量与爆发力呈高度显著正相关.结论:(1)四川省少年男篮膝关节H/Q比值正常、异侧同名肌比例合理、肌肉力量和耐力差、膝关节(屈伸)绝对力量与爆发力呈显著正相关;(2)随着年龄增加,建议重视股后肌群的训练强度和力度,避免因年龄增长出现膝关节不稳.建议后续力量训练进行不定期的等速肌力评估,进一步减少膝关节伤病风险;(3)发展少年男篮膝关节力量应重视大重量和小重量间隙训练的刺激,提高肌肉耐力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5.
结合训练实践,运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我国男子散打主力队员膝、肘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论: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离心收缩、膝关节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60°/s、180°/s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屈肌群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各角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在300°/s、离心收缩在240°/s时达到力矩梯度最大值,且差异显著。说明基础力量、中快速力量及快速动作爆发力能较好地反映专项运动水平,相对峰力矩、力矩梯度数值越大,专项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速测力和表面肌电测试方法对杨佩核心力量训练前后的关节肌肉力量和身体动态平衡素质进行评定,得到相关指标。发现杨佩左右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肌群向心与离心收缩的慢速(6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着显著性提高(P<0.05),其快速力量(240°/s)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明显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腰背屈肌群向心收缩力量明显高于伸肌群的力量,这与其长期专项力量训练有关。腰背的慢速(6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显著性提高(P<0.05)。杨佩踝关节屈伸肌群的慢速(60°/s)和快速(24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一定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左右肩关节、髋关节慢速(60°/s)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峰值力矩的屈伸比值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提高(P<0.05),快速(240°/s)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峰值力矩的屈伸比值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明显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在不平衡板上蹲起动作受测试肌肉积分肌电(IEMG)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降低(P<0.05);杨佩在不平衡板上蹲起动作受测试肌肉平均功率频率(MPF)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提高(P<0.05),说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其提高了动态情况下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稳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水平加压训练对训练过程中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以及训练后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影响效果。方法:受试者为25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7±2.1)岁。对受试者右侧下肢分别施加100、120和180 mmHg 3种压力,以训练负荷为单次重复最大力量的20%进行仰卧腿举训练。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即刻、训练后10、20和30 min的双侧下肢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原始表面肌电信号。利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记录训练前后肌肉厚度变化情况。结果:加压侧肌肉均方根肌电百分比显著高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非加压侧股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加压侧,加压侧股二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30 min,加压侧股直肌与股二头肌中值频率均未能恢复到训练前水平,且与非加压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压训练结束后,股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且持续效果超过30 min;股二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在20 min后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结论:低负荷抗阻训练与加压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增加下肢主动肌表面肌电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诱发肌肉中Ⅱ型肌纤维疲劳度增加和训练后肌肉肿胀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国家一级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特征,以便为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本实验使用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对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下肢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向心收缩的等动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通过实验及研究,了解到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力量特点,发现男女运动员下肢膝关节屈伸肌比较低,在训练中应注重发展股后肌群的力量,这样运动中就能够提高落地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预防股后肌群损伤、减少下肢肌肉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优秀游泳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力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MERAC等速测力系统对我省优秀游泳运动员膝关节肌肉力量进行测试,分别在慢速、中速和快速条件下,测定膝关节的最大肌力、最大相对肌力、 绳肌与股四头肥最大肥力的比率以及三种速度等速运动时输出的平均功率,研究优秀游泳运动员膝关节最大肌力正常范围以及与专项运动力量的关系,为合理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专项力量训练及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美国CYBEX-Norm770型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评山西省男子举重队7名现役运动员不同角速度下(30°/s、180°/s、)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相关参数。结果:1)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PT/BW随测试速度增加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30°/s→180°/s);在同一测试速度下,右侧伸肌PT/BW显著高于左侧(P<0.05)。2)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F/E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30°/s时,右侧肘关节F/E偏低仅为66%。3)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AP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180°/s时,右侧屈伸肌AP显著高于左侧(P<0.05)。结论:1)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的肌力发展不均衡,右侧伸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显著大于左侧。运动员需要加强左侧肱三头肌、肱肌等伸肌的力量训练;同时在技术训练时,注重两侧肢体用力的对称性,实现双侧肘关节肌群均衡发展。2)未来研究应进一步确定优秀举重运动员AP下降的速度阈值,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