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泛娱乐化"的兴盛弥散日渐引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隐忧.网络"泛娱乐化"对社会价值的错误引导、滋长价值虚无主义、耦合不良社会思潮以及对资本与技术合谋的助推,造成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消解、被分化、被渗透、被边缘化的风险.应通过引导娱乐风向和供给优质娱乐相结合来实现对娱乐的价值引领,通过明晰娱乐价值边界与主体审美素养提...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腐蚀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剧了社交与学习的冲突,影响了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选择。为抵御其危害,我们应当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更新媒介素养教育观念,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建立一批大学生喜爱的网站,正确引领媒介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佩秀  王滨 《教育探索》2023,(10):54-59
在新媒体视域下,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蔓延使娱乐本质异化,争夺高校主阵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成为亟须解答的问题。泛娱乐主义思潮通过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解构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弱化大学生的理性认知等多重维度实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赋魅,而思想观念的客观基础、商业资本的内在逻辑、现代媒介的技术支撑、高校教育的缺乏引导共同构成了内在诱因。基于此,从深化思想根基以及夯实阵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4.
网络泛娱乐主义的生成与泛起,既有其赖以发生作用的社会心理基础,也与互联网赋权和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消费主义操纵存在关联,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表征,具体表现为流量主导狂欢、炒作明星热点,作品内容戏谑、解构传统经典,抹黑英雄人物、歪曲历史事实,调侃公共政策、戏说政治事件。在此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强烈冲击,对个人理想信念、媒介传播导向、公共文化安全、国家政治权威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对此,要坚守人民立场,以主流价值引领娱乐文化内容供给;推动媒介升级,以智能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升受众辨识,以用户涵养反制泛娱乐主义侵蚀;善用法治规范,以法律手段督促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青年在泛娱乐的裹挟下推崇“万事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禁锢于“私人订制”的“娱乐茧房”、习惯以形象化的“视觉实证”代替理性判断,造成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即价值取向功利化弱化精神生活追求、审美取向庸俗化歪曲精神生活内容、道德信仰虚无化弱化青年精神生活动力。面对青年精神生活泛娱乐化的倾向,可以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主体自觉能力三个方面,引领青年精神生活方向、增强青年精神生活动力、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前,娱乐日益成为人们对现代时尚的追求,但娱乐的泛滥则催生了"泛娱乐化"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在"泛娱乐化"背景下,越来越成为被娱乐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其大众传播载体的功能日益受到冲击并逐渐弱化,同时也严重妨碍了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理念,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体系和方法,规范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大众传播载体,进一步妥善应对"泛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8.
"泛娱乐化"是将表形形式和表现内容转向过度娱乐化,将不应包含或者原本不包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转向娱乐化的属性,并且也是一种能够使人的价值观出现消极情绪的文化现象。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正处于疲软的发展状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泛娱乐化"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脱节的,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临一定的困难。鉴于此,主要分析"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泛娱乐化"的对策,以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广泛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成为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诱因,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现实挑战。通过深化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理论阐释和寓教于乐的平衡、凝聚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等针对性策略来应对“泛娱乐化”影响下课程思政育人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得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向青年群体中蔓延。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以娱乐需求“为首”、以多元思潮“裹挟”、以网红直播“吸睛”、以粗略表演“出位”。这容易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降低大学生审美情趣、消解大学生价值认同、淡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基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强化媒体空间治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媒介素养提升、深化学生自我教育等多项举措,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从化与艺术的角度看,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升温和膨胀,折射出的是化原创性的缺失,凸显出的是艺术创造力的匮乏,表现出的是审美感悟力的滞后。因此,尽管不少节目名称起得十分时髦花哨,颇为洋派欧化,但其形式大多雷同,内容都是低俗低智或乱搞恶搞,有时几近于用恶作剧来取悦受众,这样可能会使受众开心一时,收视率飙升一段,然而造成的逻辑对应就是使当代传媒娱乐化整体性地滑坡低靡和主体性的骨质疏松。而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先进化,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盛行催生了网络“泛娱乐化”。新媒体通过打造万物皆可娱的“泛娱乐化”网络环境、借助推荐算法形成“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利用自媒体扩大“泛娱乐化”传播,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攫取更多利益。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逐渐向高校渗透蔓延,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陷入困境、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考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直面问题,通过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开展健康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有效应对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想要破除"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失声"、"失踪"、"失语"的话语主权困境,强化意识形态话语力量对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实现"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当把控好"微时代"自媒体"设计关",以实现维护"端口"话语安全;凝练"微时代"特色话语,实现话语创新;强化"微时代"话语场域建设,筑牢话语权威;提升"微时代"主要"意见领袖"群体素质,增强话语认同四个维度着力。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目标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要做到"两化":做到理论宣传基于现实而又观照现实、结合生活需要进行重复性宣传、转变话语表达与实现多元媒介融合共生的生活化传播;实现将学校教育与大众传媒、个性化与群体性、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立体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上的偏差,同时受到社会上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有不少音乐课偏离了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方向,出现了教材解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泛娱乐化现象,使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偏离了音乐本体。对此,我们应从音乐教育的审美理念着手,以乐为基,以生为本,以美育人,让音乐课堂回归自然本色。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孔子、孟子思想便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孟之道”就成为儒家思想的代名词了。但这是一种有违历史事实的“想当然”的说法。诚然,儒术独尊之后,孔子及其六艺之科获得崇高地位,可是孟子却远没有这样幸运。  相似文献   

17.
泛娱乐主义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思潮,随着网络渗透到中国各个领域,以“去中心化”话语特质和“沉浸式”娱乐体验成为当代人的“精神鸦片”。泛娱乐主义思潮不断蔓延,在资本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个体日益被异己的力量支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实现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解蔽和治理,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新时代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18.
宗教往往通过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宗教教义传播、宗教教育等控制策略和方法发挥自身的社会控制功能,进而对社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宗教的社会控制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控制,其控制策略和方法对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批判和借鉴宗教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为此,任何执政党都会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意识形态运作.然而,策略定位、选择正确,就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相反,策略定位、选择失当、错误,则不能真正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该在汲取神圣化、绝对化、极端政治化、乌托邦化、强制化等非理性化策略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实施适度性、世俗性、主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策略定位.  相似文献   

20.
娱乐与消费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泛娱乐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渗透,离不开消费逻辑的推波助澜。泛娱乐主义内含着一定的消费逻辑,消费景观催生泛娱乐主义,消费异化操纵泛娱乐生产,消费逐利渗透泛娱乐传播。消费逻辑操控下的泛娱乐主义陷入消费茧房,致使符码消费肢解理性消费观念,符码价值解构和谐文化意蕴,符码象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应对泛娱乐主义的消费逻辑,必须在意识形态维度对其进行深刻批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抵制消费娱乐陷阱,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以引领娱乐消费文化,加强泛娱乐主义治理以培育良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