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是以精准思维视角,在教学全过程实现各要素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形成高效协同的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发展,为破解教学现实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内在机理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矛盾运动发展,驱动教学内部各要素有效协同,提升智能化育人实效。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实施科学精准的教学工作、推送个性化的精准教学内容、创新人机交互的精准教学方式、开展客观精准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是高校精准思政落地的关键一环。人工智能所拥有的算法、数据、算力三大基石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框架包括精准学情识别和画像、精准教学内容定制和推送、精准教学活动设计、精准学习跟踪和预测、精准教学评价、精准教学决策等六部分内容。要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必须构建全天候、全渠道、全覆盖、全过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收集与整合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保障机制、建立一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准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既要应对碎片化网络信息带来的文化思潮多元化挑战,也要考虑受教育者个性化、多元化的知识文化需求,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路径。在此背景下,“精准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应用于思政教育教学领域,以精准化思维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制订更具针对性的育人方案,实现教育过程与教学模式的精准实施,以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育人成效,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思政理论课创新的重要途径。韩振峰著、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赛红 《科教导刊》2023,(9):112-114
智能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客观诉求。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功能的创新,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自然交互、寓学于乐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着重表现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智能思政精准教学的深化拓展;智能思政“课前、课中、课后”的结构互动。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以智能算法精准聚焦大学生学情、以“代具”外包大量重复性教学工作并赋能“创新型”思政课教师、助力教学评价以推进“教”与“学”的共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加上思政课教师对AI存在某种认知偏差,致使大学生学习浅层化加剧、思政课教师“教书”与“育人”角色混乱,人工智能管理的数据风险又影响了数据对协同育人的价值创造。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抓住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在提升智能素养水平的同时挖掘“人机协同”教学潜力;高校要设立人工智能管理思政课教学支持中心以解决数据风险;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双师行动者关系网络以落实“人机协同”,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遵循“接触→择善→吸纳→融通→创造”的逻辑,促进思政课教学产生整体性和系统性变革。思政课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发生教学观转向:由“知识表示”转向“具身认知”,“学教独立”转向“共同探究”,“零碎准备”转向“整体联接”。人工智能变革思政课教学的“未来愿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空间拓展;精准—智慧,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整体—系统,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环境转变。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策略有三:建立基于智能技术的思政课专家知识库,推进基于数据驱动的思政课深度学习,构建融入情感元素的智能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精准教学是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的需要,对于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构建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教学精准供给,实现思政课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在甄别教学对象需求、搭建智慧教学场域、破除数据信息壁垒、精准反馈课堂效果等方面能够有效助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但作为新生事物,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存在师生思辨能力弱化、娱乐泛化、信息泛滥、科技异化等潜在风险。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驾驭智能教辅介质的能力,实现“人机协同”的教学效果;建立“人技”联防机制,清除娱乐主义对思政课的消极影响;加强思想引导和信息预警,有效防范化解信息风险;高度警惕人工智能的技术异化,避免陷入“技术主义”误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可谓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即教学逻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人工智能赋能正在这一逻辑转换中展开:在教学设计阶段,助力精准识别教学对象、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有效供给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阶段,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教学评价阶段,推动循证教学评价、全面教学评价以及精准高效教学评价的开展。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技术利维坦”问题,如人工智能可能削弱教师教学的主导性、阻滞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加剧校际数字鸿沟等。对此,需要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整合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健全智能思政课教学的保障体系,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时代教学创新的重要变革力量,在美国学校教学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设计智能辅导系统实现问题解决精准化、引入机器学习技术确保活动设计个性化、创设智能虚拟现实促进课堂教学情境化、开发智能评估系统保障能力测评科学化等。美国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构建了联邦引领、高校跟进、社会协同的联动机制,并通过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实践落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历经电教设备辅助、多媒体技术普及、混合式教学转型、虚拟仿真体验等多个阶段。虚拟仿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是做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力支撑、拓展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路径、创新数字思政的有为空间,有助于构筑“理论课+实践课+虚仿课”协同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式教学矩阵。在教学实践中,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具有生动还原历史重要场景、强化虚拟现实情景体验、营造强烈教学互动氛围、精准把握教学效果评估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精准思政”思想的指引,促进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创新,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开发,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彰显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引领高职学生的思想。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指引,结合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发,准确定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方法和改革创新趋势,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力求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发展,形成更加科学的实践教学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丽丽 《文教资料》2021,(2):122-123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邵锦平  朱瑾  李路生 《江苏高教》2020,(10):119-124
地方优秀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和。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对提升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蕴。当前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存在内容供给失准、平台建设失衡、教师主导失能、学生主体失位的现实困境。对此,应当着眼地方优秀文化的"精准融入",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着力推进"课堂革命",搭建多元的教学平台;着手强化"赋能补位",培育优势互补的师资团队;着实激发"主体效能",强化全员、高效的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6.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制约,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承载力,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变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有混合教学、协作教学、情境教学和超现实环境教学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现实调研,掌握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及保障和考核机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加强保障制度建设、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尝试实践教学独立设课,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晗 《教育评论》2022,(11):104-109
人工智能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征、兴趣,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能避免学生重复、无效学习,减少或消除传统课堂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抵触情绪。将人工智能引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各高校应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之长、排除各种不利因素,提高英语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教学的情感浸润性,优化提炼学习资源,并创建新型智能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类教学是解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矛盾的一种教学模式。分类教学重在精准把脉专业群内学生自身发展规划,实施分类教学,按照精准分析、精准分类、精准施策、精准检验的思路,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模式的精准构建与运行。  相似文献   

20.
桂百安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67-71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个性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思维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深、信息伦理规范薄弱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树立科学化信息思维观、构建个性化数字资源库、融合创新教学技术手段、筑牢规范化信息伦理观四个角度提出了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