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阐述上,不少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著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特征和作用等同起来,进而认为发展链条上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进到了更高的阶段.这么一来,发展过程中许多自然要出现的“倒退”、“后退”、“偏离”和“逆转”的现象都被排除出否定之否定规律之外,人为地限制了这一规律的实际作用范围,无形中损害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陷入了许多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下面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各种救济中国的理论、实践中,梁漱溟独树一帜,他认为中国问题是一严重的文化失调,要走一条“民间道路”,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直到二者没有分别,中国问题就算解决。本文对梁漱溟的“中国问题之解决”理论作一简单概述,包括中国问题是什么?中国问题靠谁来解决?怎样解决等问题,使读者加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作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对社会主义历史规律、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但是,由于创立的时期不同,时代的条件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认识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就必然有不同的范围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一些不等式问题时,若直接去证明(或解答),问题的解决过程可能会很复杂.若能从所给题目条件中的不等关系出发,去探索,去寻找条件与证明的结论之间存在的规律,“恰当”构造出一个沟通条件与结论不等关系的新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便可使不等式问题的解决过程得到简化,使问题解决简捷化.因此构造函数成为证明不等式的良好“载体”.如何有效合理地构造出函数是使不等式问题获得证明(或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若能及时总结出简单易记的口诀,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解题中的困难,让学生有规律可循,有的放矢.对于“一看,二算,三结论”的应用,我们只要明确先看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应得出怎样的结论,就能够思路清晰地解决有关问题.一般来说,“看”的对象是一些标准形;“算’的对象是与标准形有关的量或由标准求得的值;“结论”指题目的要求,也就是指我们所要完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都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磁感应”一章是电学中的重点内容,本章通过实验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方法——楞次定律,给出了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一般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两条定律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依据,在复习中应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同时电磁感应问题常与磁场、电场、恒定电流以及力学知识相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还应培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对本章的重点内容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讲道理”,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数学现象的本质,能够及时发现数学问题,形成思考数学问题的逻辑与问题解决思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规律与法则,进一步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根据课程知识内容搭建“理解道理,寻求数学规律”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理解数学现象,掌握数学知识.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三个角度提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讲道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们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速发展以后进入的平台期及大众化的后阶段,称之为后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后大众化”时代.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前一阶段大众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寻找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路径.如何突破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瓶颈难题,平稳过渡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解决大众化阶段的种种问题,成为东南亚国家政府和教育理论界的先行问题.日本、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对我们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各种救济中国的理论、实践中,梁漱溟独树一帜,他认为中国问题是一严重的文化失调,要走一条“民间道路,”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直到二者没有分别,中国问题就算解决。  相似文献   

11.
“植树问题”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提高运用规律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分配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社会各阶层都对这一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一问题自然也成了军校学员关注的热点和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的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难点之一.部分学员尤其对两极分化有所担心,对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心存疑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引导学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分配问题,认识“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我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由“先富”逐步达到“共富”,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找规律”的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的三次教学设计及反思探寻“探索规律”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可以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反思和解决的思路.从“中国英语”的视角对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在语音、词汇和文化3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认为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妨教点“中国英语”,学生也不妨学点“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5.
规律探索型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类型有“数列规律”、“计算规律”、“图形规律”与“动态规律”等题型,近年来关于数列与图形排列规律的中考题目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发现规律结论;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创设出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发现的欲望,并引导其思维逐步深入,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学完《初中物理》八年级课本,在期末复习时,对每一单元(或章或专题)的内容,应努力学会概括出相关“要领”(概念、规律、公式等),从而领会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并适当迁移应用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举初中力学中几个单元知识的“要领”及其迁移应用解析相关问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对学生不讲“类型”、不出“结论”、不套“模型”。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更能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是什么,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的教师也知道应用题教学不能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旧教材中体现新理念,切实做到在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19.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泼的思维活动,探索性问题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在数学中则更为普遍.解决数学中的探索型问题,一般可先从特殊情形出发,再探索并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然后运用归纳出的结论或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本文讨论一类数字或图表型探索性试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20.
帅厚梅  李庆国 《物理教师》2014,(1):58-59,67
在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或规律,这些结论或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灵活应用性,若将其应用到相关问题中,可以使解题更为方便、快捷.下面笔者就对“W,=-μmgl”这一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呈现其等效意义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