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不断传承发展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地理高考试题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来检测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水平,已经成为新高考的新常态,这种类型的地理高考试题依循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就思想品德课而言,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在近年中考试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屡见不鲜,今后的比重还有可能增加。笔者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对此作了一些盘点,以期对今后教学和复习备考有所借鉴和启发。一、思想品德试题里的文学艺术中华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经典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因其脍炙人口、意蕴深远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根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不同层面同时建构富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并以“传统文化专修课”、“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课”与“渗透性活动课”等方式,在不同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渗透”“浸染”,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洗礼,从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牢固的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4.
学校和课堂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学校的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我们要正视它,改进它,特别是作为初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自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  相似文献   

7.
<正>在五千多年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传承理念。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2021年4月,中央宣传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传承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共20本教材(2019年版)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地理联系密切;传统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问题导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核心栏目;同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侧重“因材而异”,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蕴含自身的价值内涵与精神理念。最后,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总结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融合的路径,可潜移默化地实现“培根铸魂”。  相似文献   

9.
<正>就思想品德课而言,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在近年中考试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屡见不鲜,今后的比重还有可能增加。笔者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对此作了一些盘点,以期对今后教学和复习备考有所借鉴和启发。一、思想品德试题里的文学艺术中华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经典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因其脍炙人口、意蕴深远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很重要,而评价是检验传统文化教育是否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初步建构了目前已有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2018年29份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考试题中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比例较高,测查内容覆盖广泛,题型呈现多样,能体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针对目前评价中存在的对文化考查缺少深度的问题,提出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考查文化素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翟红 《知识文库》2023,(15):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规范。然而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关注程度不是很高,他们更推崇现代所谓的流行文化,舍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分析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传承在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传承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筑造根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在漫漫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指导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而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高考,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架起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着学科思想方法。以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为例。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工作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5.
刘徽 《英语教师》2023,(18):102-107
<正>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指导教师:鲁子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教学背景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等困难和挑战.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落地生根,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课程要以涵养高尚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相似文献   

19.
名胜与对联     
古月 《当代学生》2015,(Z1):98-99
主持人欣言:一年一度的“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上,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趣试题在测试着我们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里,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对试题进行“精解”。让我们一起到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寻微探幽,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雅”与“趣”吧!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