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度诗人泰戈尔与中国诗人顾城的诗歌主张与诗歌创作,在童话书写、死亡书写、现代主义书写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童真童心坚持着对童话理想世界的追寻,他们的人生体验赋予了死亡意识高级的美学价值和哲学意义,他们的现代主义创作特征与西方现代主义在认知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同与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别从童话想象的吟唱、死亡意识的叩问、现代主义的诉说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着重对泰戈尔和顾城诗歌的内涵与意蕴进行阐释解读,走进诗人内心,领悟诗歌真谛。  相似文献   

2.
顾城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童话色彩的诗作。而与其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相关联,“太阳”意象成为了诗人不同时期童话心境的诗意写照。顾城诗歌中的“太阳”意象富于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们在积极的意义上表现了诗人对希望、童贞、真理、爱和力量的追求,在消极的意义上则表达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对现实生活绝望等种种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顾城,人们便会想起他“童话诗人”的称号,这与他诗中构建的世界是大体一致的。舒婷曾写下《致童话诗人》,这更坚定了人们对这一称号的认同。顾城自己也说过:“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了光辉。我走向他,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自由的路。”  相似文献   

4.
顾城摒弃了赖以生存的现实,用自己的灵魂建造诗的童话王国,从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诗语言流畅,意境凝练,有奇特的意象和想象力;他的寓言都非常简单,甚至有点幼稚;他1986年以后的诗歌,呈现出幻觉梦呓状态的端倪.他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的灵魂向着天国行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6.
伴随堂·吉诃德异想人生的是他异想式的语言,而顾城作为一位童话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歌的语言与堂·吉诃德的语言殊途同归。顾城诗歌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普遍特征,但又不乏顾城式的呓语、错位、童话色彩等。可以说,他的诗歌的语言就是一座城,虽万般变化,但却都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7.
王伟玮 《文教资料》2007,(7):120-123
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但其后期诗歌仿佛是专为自己而写的,在内容表达、创作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较前期都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私语化的倾向,值得关注。在此,结合诗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无为无不为”的哲学观念,试论顾城后期诗歌作品所呈现的私语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代表,在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歌所独具的艺术想象以及所展现出的艺术美感往往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很大冲击,诗歌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本土文明的鲜活存在.诗歌在作者的笔下所散发的想象美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在顾城早期诗歌或一部分成名作中,顾城对事物或对自我的感受都能化繁为简,很好地做到把握其本质特征,并赋予其鲜明的形式,极富意蕴和意趣。其早期的诗歌和一部分代表作的诗意就建筑在这种“形式感”上,因此他的代表诗歌通常都不长,本文主要浅析顾城早期诗歌的“形式感”,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景物的“形式感”解释;二、抽象概念的“形式感”分析;三、自我感受上的“形式感”表达。这三种类型的“形式感”构成了他一部分诗歌创作的诗意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其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丰富,叙事手法夸张,特别适合小学低、中年段的学生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童话课文和几次想象习作,为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童话课文的特点,在复述和想象习作两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朱怀金新近出版的诗集《词语的偏执》,体现了他对当代诗歌写作与传统文学资源这二者关系的探索。在朱怀金的诗中,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完善的情感模式和表达传统,如酒的传统、志怪传统、凭吊古迹的传统,因为与想象力的密切关系,统一在他的诗歌写作中。但诗人的"当代"的感受和"此时此地"的体验,又使那些因素发生了"变异",因而导致了诗歌语义的晦涩,诗歌的面貌也呈现出含混、不透明的现代诗的特征,它脱离了人们日常的感知习惯,形成了诗人神秘的、不可复制的诗歌逻辑。  相似文献   

12.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13.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14.
尚潇方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10-111
诗人顾城短暂的一生中,“自然”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其毁灭.自然,支撑起顾城的理想世界.试从不同阶段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对顾城之所以成为顾城进行深层的窥探.  相似文献   

15.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家,顾城的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使得他的诗歌显得特别,形成了顾城自己特有的诗歌艺术风格。一.关怀的主题顾城诗歌关怀的主题,和其他众多作家一样,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相似文献   

16.
顾城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意象,这些颜色意象在他的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表达作用。从顾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中的颜色意象的分析,去解读颜色意象在他诗歌中所起到的不同凡响的作用,进而走入他的诗歌及其思想世界,探寻他的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7,(29)
顾城是当代朦胧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在二十世纪隐晦难言的特殊年代,顾城坚持讲述绿色的故事,呼唤生命回归自然。文章从顾城诗歌中对自然万物的钟爱、对生命原初形态的探索以及对死亡的自然性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顾城诗歌中所展现的生命观、死亡观,从而思考人类社会性之外的自然之源。  相似文献   

18.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常常以孩子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深刻的诗歌理想,其诗歌文本的思想源头、内在含义、精神走向以及他的诗歌理想、生命追求无不映照出顾城一生扮演的角色——一个童话孤岛中的抒情诗人。可以说,究其一生顾城都在诗歌寻梦的短暂旅途中低语,孤独而决绝。  相似文献   

19.
《顾城的诗》构筑了一个童话世界 ,这个世界由童心、自然和自由构成 ,循着顾城的生命足迹 ,可以发现诗人构筑这一世界的动因及其悲剧结局的必然。希望在诗人带给世界的震撼平静之后 ,我们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评价其创作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