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到巴黎,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  相似文献   

2.
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特别注重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心理刻画,其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有以下特点。一、以服饰暗示心理在一定的环境中,服饰可以起着暗示心理的作用。小说中关于韩麦尔先生服饰的描写是这样的,他“穿上了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并特别强调说明,“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因为柏林已经来了命令,学校里只许教德语。也就是说,韩麦尔先生为之守护的最后一小块国土(教室)也将沦丧。韩麦尔先生穿上这  相似文献   

3.
外国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更是我们语文教师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  相似文献   

4.
<正>《最后一课》中某些语句读来疑点重重,令人费解。"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们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母语会这样一无所知吗?怎么感觉小弗郎士学法语就跟我们初学英语时一样,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呢?如果说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故而没有学会法语,再看成人:"郝叟老头儿跟初级班一起拼这些字母。"  相似文献   

5.
教材一轮一轮更新,能成为传统课文,稳居宝座,也是作品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最后一课》显示了自己的生命力,都德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呢?1叙事叙什么事,也就是选什么材料,至关重要。都德写最后一课,确是抓到了一个极好的题材。这一课,就半天时间;地点,主要就是一间教室;人物,虽说教室里全是人,需要描写群像,但需要下功夫写的只有两个人物,拿一个学生作为故事叙述者,再写好一个老师;总而言之,记叙要素比较简单,写起来比较容易。《最后一课》是小说,揣测起来,都德虚构这个故事也比较容易。然而最后一课的内涵可就…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成长与生理成长是相匹配的。但有时候,它们又不太一致,有的人心理发展明显滞后于生理发展,有的人心理发展则又明显超出生理发展水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个小孩“别看他年纪小,但是很懂事”,这所谓“年纪小”,就是说他生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所谓“很懂事”,就是说他心理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7.
一个小学校的一堂课,主人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厚,文章也更富有感染力,以至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8.
都德的《最后一课》,虽只有3400字左右的篇幅,却是一篇享誉世界、久传不衰的短篇名作。作品通过普法战争这样一个大背景,展示了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屈辱以及给民族心灵留下的创伤。仔细读来你会发现,作品并没有去写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这样的大题材,写的只是一个调皮的小学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然而正是这样的一堂法语课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57年的生命中,有长达40年的创作史。40年中,他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1个剧本,数量应说不少。但在文学史上,他还不足进入“重量级”作家的行列。可是较之重量级作家,他的名气却一点也不小。为什么?因为他拥有虽然为数不多、但属世界一流的作品。比如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873)与《柏林之围》(1873),便是世界文学宝库爱国主义题材中最为动人、最为著名、甚至可说是无出其右的不朽经典。爱国主义是一个大题材、大题目。凡大题材、大题目,一般对形式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它要求较大的规…  相似文献   

10.
【课文品读】极具魅力的精彩片段《最后一课》的高潮和尾声部分,无疑是极具魅力的精彩片段。可以说,它的每一个语言符号都有着自己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用比较方法挖掘和整理教材中有关篇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潜力很大,如果得当且大有作为。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我们送来了一首爱国主义颂歌。执教四十年的韩麦尔老师在普鲁士人铁蹄临近窗口时  相似文献   

12.
在我二十多年的“粉笔生涯”中,每当我讲授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总是感奋不已。因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他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强烈地震撼笔者的心灵。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我连任丁几届初一“乱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常与这群“差生”在一块生活,不禁会使我怀念起《最后一课》里的小弗郎士了。我觉得在小弗郎士的身上有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家。他出生于法国南部尼美地方,由于家庭贫困,十五岁就不得不出外谋生,因此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所认识,特别对遭受剥削压迫的“小人物”怀着深厚的同情。 都德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散文集《磨坊文札》等。《最后一课》是他流传最广的短篇代表作,曾被译成各种文  相似文献   

14.
15.
一、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1.教师带表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想像,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2.请一同学复述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体会字里行间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二)设置问题情境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请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要求说出感人的原因,并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三)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法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学习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使学生掌握并会运用下列词语和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8.
浅析《最后一课》肥东县城中学王汝汉《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下半期的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一篇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每当我教授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时,思绪万千,心潮总是起伏不平。现就我的粗浅看法略谈一二.与同志们共商。一、典型题材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绘事后素"(<论语·八佾>),意思是绘画时不能将色彩全部填满,一定要留下一部分空白,以供欣赏者发挥想象,这在国画技法中叫做"留白".其实这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所指出的"文学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