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名思义,“太空机器人”可理解为活跃在地球之外太空中的机器人。最早的太空机器人当首推美国于1967年4月17日发射的“勘测者3号”。  相似文献   

2.
开发太空的目的,一是到空间去获取资源,二是对人类是否能适应太空环境进行考验,三是向现代医学挑战。试验表明,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不仅能耐受空间真空和高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一系列航天医学方面的难题,如在失重环境中,血液大量涌向头部,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和平衡系统功能性紊乱,航天员在空间出现呕吐昏眩症状的所谓“空间运动病”;长期失重还造成人体骨骼疏松,脱钙与脱磷等无机盐代谢紊乱,使肌肉萎缩等;失重还对人体的免疫力和遗传有影响,而这些  相似文献   

3.
揭秘"太空失重"真相之谜,对于"太空失重"现象便会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物体要发生运动,首先要具有能够打破物体—平衡力—守衡力的力能,只有突破物体守衡的力能—是让物体发生动态运动的可能性产生。为了能够还原"太空失重"真相,揭示物体"失重"性运动之谜,认知物体运动的规律,为重新认识太空领域、宇宙世界开启一道视野更为宽广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太空生物技术是指在地球环境以外的空间的生物技术。这种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微重力(即通常说的失重)。在微重力环境中能够提炼出具有更高纯度和更高同质性的物质,这一潜在的可能性首先使生物技术专家们产生了在太空中利用生物技术加工高质量生物制品的设想。当然,这仅仅是微重力环境的有益应用之一。太空生物技术有着独特的发展前景。通常我们所说的“微重力环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从一般的物理概念上来说,“微”表示百万分之一。所以,顾名思义,“微重力环境”似乎应该是指其中的重力加速度只及地球表面重  相似文献   

5.
太空蚂蚁     
“哥伦比亚”号的殉葬者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了,这是一次“科学研究之旅”。舱内的7名航天员分成两组,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一项是来自纽约州锡拉丘兹市学生们的“太空蚂蚁”实验。学生们将蚂蚁放到一个称之为“蚂蚁工坊”的容器中,让航天员带到太空,航天员们在太空观察蚂蚁工坊中蚂蚁的行为、筑巢的情况,拍摄下蚂蚁的工作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通过航天飞机的通信下行线传给地面的学生。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太空失重环境对蚂蚁的行为和筑巢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7,(6):36-37
升空已近17年的“哈勃”望远镜为人类的太空探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由于年事已高,近年来不断出现各种故障,因此科学界更加关注它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JWST)”太空望远镜的建造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神舟十号飞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员王亚平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 3年6月20日,她赫然站在了最高的讲台上,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生活中如何测量质量?"王亚平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课。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有的说用天平,有的说用电子秤,还有人提到用"曹冲称象"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将"失  相似文献   

8.
在浩瀚的太空中,除航天员外,还有远远超出航天员数目的各种动物曾经在太空中飞行过.太空是个十分特殊的环境,尤其失重是地球上的人从未生活过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如果要在太空中长期生活,就要组织家庭,要在太空中生儿育女,那么长期飞行中的一些特殊因素(主要是失重和辐射)对人的生殖能力是否有影响?对人的后代会不会不利?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卫星就曾送老鼠上天“结婚”,让雌鼠在短期的太空飞行中怀孕和分娩,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飞船在茫茫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为完成某项科学试验,或者为排除飞船因遭“太空垃圾”撞击而发生的外部故障,或者为修理其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等,需要离开飞船到舱外进行太空作业。那么,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行走”的呢? 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谓“行走”,实际上是用安全索紧紧地与飞船联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领域进一步扩大到太空。无论是在“太空站”还是在宇宙飞船,人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太空中的特异条件,生产在地球上无法获得的新型产品。目前,这样的工厂已经涉及到制药、冶金、电子和机械制造等领域,而且正在向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失重下制取新型药物科学家研究成果表明,在太空中失重的条件下,液体中会含有大量的气泡,微生物也不会沉  相似文献   

12.
太空婚礼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9,(18):12-13
浪漫的“太空婚礼”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新人们总想物色一个特别的地方,缔造人生永生难忘的婚礼。现代人已经不再满足在地面的婚礼,开始向海洋和太空“进军”。前不久报道了两位新人穿着潜水衣在海下举行婚礼的消息,最近又报道了美国纽约一对热爱太空的情侣乘坐一架失重飞机,举行人类首次“零重力婚礼”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科技》2004,(7):32-33
3233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07,(5):40-40
宇航员在太空的凌波微步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常人却可望而不可及。不过现在有办法了,只要你花上几千美元,乘坐失重飞机,在大西洋上空就能亲身体验太空遨游的感觉。2006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中学老师迈克·希基和其他38名老师乘坐一架经过特别改良的喷气式飞机在大西洋上空“跳水”(上下飞行),体验了“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期待着进入宇宙,开发太空。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以来,人类梦想成真。然而,茫茫宇宙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存在较强的宇宙射线。那么习惯了重力环境的人们进入太空生活时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成了人类的宇航先驱。 1957年11月3日,在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上,一只5千克的小狗莱伊卡捷足先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8,(11):114-114
A:在太空飞行,航天员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长期失重。短期、近地空间的航天活动会造成航天员的“太空运动病”,症状包括头晕、出虚汗、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过这些症状通常都会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逐渐消失。但如果是长期在太空工作,有一个问题是返回地面也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失重时间过长所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军事强国在“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的思想指导下,极力扩大外层空间的军事利用范围。为争夺未来制空权,许多被誉为“超级杀手”的太空武器正在研制中,并将应用于太空战场。  相似文献   

18.
打造一架通往太空的“太空电梯”,原本是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大胆梦想,然而从上世纪末起,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一些高科技公司就开始大力研究从地球上建造“太空电梯”通向10万公里高的太空中的可行性。然而,由于建造“太空电梯”所用的碳纳米绳技术过难,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19.
正太空中失重状态下的绿豆芽将如何生长?是不是像习题里所讲的那样沿水平方向生长?为弄清这个问题,我在生物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探究。一、制作简易回转器培养箱为了完成太空中失重状态下的绿豆芽实验,我设计制作了用不锈钢管(或PVC水管)、不锈钢条、螺丝、培养水槽组成的回转器培养箱。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9,(5):107-107
A: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早期,科学家们通过把动物送进太空来试验失重对身体的影响。第一只绕行地球轨道的动物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入太空的小狗“莱卡”,虽然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并没有打算把它送回地球,但还是按计划给它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舒适太空旅行,并时刻关注着它的生命体征。他们为这只小狗准备了足够的氧气,食物和水,并安装了小风扇和舱内温度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