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应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土地可持续利用又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建设,首先应分析、研究本地区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其中对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更应了如指掌,并科学地加以规划、利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关资料显示,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提供.土地对农业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又是有限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持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人多地少的无锡来说,协调好人口、土地、环境的关系,是实现现代化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马克思在不同的地方,有“狭义农业”,“广义农业”和“纯粹的农业”几个提法。要了解这些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我觉得应该从农业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去考察。农业的出现,是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在这里,首先是不能把农业生产与人类最早的获取食物生产等同起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生活资料的生产首先是食物的生产,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几乎是生产的全部内容。马克思说:“一切劳动,首先原来也是把食物的占有和生产作为目的。”自然界是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在这里,土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着水)原来就会以食料,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于人类,所以无需有人的协力,已经当作人类劳动的  相似文献   

4.
人与土地的关系,好象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尤其是耕地,它是我国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类型,是解决“米袋子”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市地处山区,人均耕地不及全省、全国人均耕地的二分之一。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宜林宜茶面积大,耕地面积小;土地垂直差异明显,出高坡陡,土质较差;土壤偏酸,需要改良;后备土地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陕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以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性,知识及其积累的重要性在经济过程中日益明显。它的出现将对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对图书馆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1.知识经济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应用极少的资源即可创造出极大的社会财富,劳力和资源的多寡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影响这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变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的知识和及时适用的信息。知…  相似文献   

9.
全球发生了经济猛增、人口爆炸和资源耗竭三大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敲响了警钟:今后人类生存发展已不能单凭土地租种和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如果不改弦易辙,“地球村”将有濒临毁灭的危险.可持续发展,即为了满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地球村”的一切国家、民族和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在不损害和掠夺后代发展需求这一根本前提下,在空间上自觉遵守互利互补原则,不以邻为壑;在时间上循序渐进,树立理性分配意识,勿在赤字状况下逆发展;在伦理上力求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反对“先污染后治理”和“高消耗畸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如果将可持续发展形象地比作人类世纪的坐标轴,那么纵轴是时间上的连续性:兼顾当代与后代、控制人口、提高素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横轴是空间上的立体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举.核心问题则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指出:“如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出了面积的知识。 面积单位 测量土地主要是比较土地之间的大小。当然直观上也可看出哪块土地大,哪块土地小,但是这只是感觉到的东西,而没有揭示其间的数量关系。要揭示出这种数量关系,就需要在比较时,有某一块土地为标准,考察另一块土地是它的多少倍,这样不同土地大小的精确关系就可以得到。这也就产生了面积单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负载的载体,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就食物而言,88%食物是由土地供应的(10%与2%分别来自草原和海洋)。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不仅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建设的必要场所,是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一切生物的生存条件与场所,是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建设社会文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俗小说《飘》借“人与土地”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大地是人类精神家闻和灵魂的归属,并以“土地伦理”意识的觉醒及其多重意义的展现,呼吁人们不要把土地看作财富资源,应该从伦理角度来思考它,因为自然、土地才是最终的英雄,并以此倡导人类关爱自然,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求得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物质基础是土地。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走旧城内涵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土壤肥力下降与土地资源被污染逐渐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人类尿的加工可以缓减人类社会发展的城镇化趋势的矛盾,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依然是一种分布固定、数量有限、不能人工制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用的自然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数量的多少与土质结构的优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具有明显的有限性,质量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短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州市为背景,通过分析德州市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方法,对土地资源供需趋势和保证程度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需求与资源的矛盾运动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储向前一切经济运行方式,都是资源的调配方式。而资源调配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资源配置总是难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于是可利用资源与人类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和问题。这种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具有伦理意义 ,它只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表现和中介 ;“人类中心主义”是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作为评价和判断一切行为活动的标准的一种价值观 ,它并不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反 ,由此出发同样可以提出保护环境的任务和责任 ;一个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或“感觉能力”不是它们是否应享有道德关怀的依据 ,而主要取决于道德主体对他与这些存在物的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为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人类理应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特别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诞生的摇篮,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种索取的结果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馈乏”、“全球变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科技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是全体地球儿女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大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着的“全球性问题”或者说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