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新闻报道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他公务繁忙之余,教育子女亦烦成功。14个子女,除了早年夭折的5位外,其余9个全部成才。  相似文献   

2.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重之余,子女教育也颇为成功。子  相似文献   

3.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诸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九个子女的成才,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父亲的耳提面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感恩心、同情  相似文献   

5.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粱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的话,“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当一辈子工人!”“你看到那扫大街的吗?他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才会是今天这样的!”……这些都是现代家教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了!可是,当我们看了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故事,或许就会有新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老师的成绩,也不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家庭的成绩,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生的每个阶段,教育就像是一盏灯,虽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带来了一片光明,给过路的人一个方向性的坐标,只要坐标正确,就能引领人走上正确的方向,所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在感恩教育中,学生对父母多了理解和宽容,少了要求和抱怨,这就是进步.  相似文献   

8.
洛克,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育漫话》是他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这本著作于1693年出版,500多年来,一直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欧美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 更为难得的是,《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十分适合普通读者的需要,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致学生的父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复 《职业技术》2007,(23):22-25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把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让他们分享。"  相似文献   

10.
贝壳 《八小时以外》2010,(10):20-22
拿起镜子,看见又恢复了些帅气的自己。想想刚刚受过的训斥,想想这些年我受的教育,如果有下辈子,请给我换个家。人们常说一个家、一对父母可以塑造一个孩子,而我确实是经过塑造,塑造成了今天这种模样。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许多做子女的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能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而很少是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有颇多抱怨。于是,许多家长都这样感叹:“好心没有好报啊!”  相似文献   

13.
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人,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六千英里寻母》等段落尤为知名。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爱的教育》被称为是文学史、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并被改编成连环画和动画片,是一本教师、家长、儿童可以一同坐下来慢慢品味的好书。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青少年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我是谁”,而他们为寻找答案而努力搜集到的信息,也为其未来的成长提供了无数种可能。但如果青少年收到的是贬低他们能力或价值的信息,那么他们也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事实上,青少年在步入成年后的安全感,与其父母如何回答自身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就是“我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儿童的责任使我们服从于或者说依赖他们——我们体验到孩子对我们提出的请求就像对我们发出强迫性命令一样。""责任是某种品质召唤我们的方式,正如关心和慈爱召唤我们来到孩子的卧室一样。"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震惊!一个拥有28910名成员的网络小组竟然以"父母皆祸害"命名,群体性地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并在网络上声讨父母们的种种"罪责"……诧异!这个网络小组的成员大都生于1984年之后,父母多为小学教师并极不擅长使用网络……追问!一方面是认为把一切都献给了孩子的父母,一方面是对父母的爱"深恶痛绝"的儿女,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错?到底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生在顺境中,长在关爱里,他们很少经过风吹雨打,很少懂得照顾体贴别人。他们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视为平常,把父母节衣缩食的奉献视为应该。他们一味的索取,一味的享受,认为父母就该为他们服务,就该围着他们转,就该剩饭全吃、累活全干。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要操碎了”,是许多家长的感受,可是我们的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欢和崇拜的人可以是影星、歌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  相似文献   

19.
于启中 《班主任》2008,(8):69-69
这些年来,感恩教育盛行,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笔者曾进行过一次“我和父母的关系现状”的调查,其中对于“你最怕父母说哪一句话”这一问题,许多学生的回答有相似之处,大意是“我们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其实老师有时也会说类似的话。现在父母、老师包括中小学生自己都认为感恩父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学习好,  相似文献   

20.
我对于是否要给孩子检查作业很困惑。如果检查,他就只管写,觉得检查作业是家长的事情,还会导致孩子平时作业准确率很高,但考试时成绩却不好。不检查吧,又觉得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而且总是出错又会被老师批评。应该怎么做才两全其美呢?蔡建新:这是一位具有理性教育头脑的家长,对于给孩子检查作业这一事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