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故宫     
1924年,逊帝溥仪离开故宫,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其撰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车队向北疾驰,经过景山,穿过出皇城的一个旁门。一向不许平民百姓通过的后门中门此时也不让皇帝的车子通过,  相似文献   

2.
杰夫  小井 《湖北档案》2003,(3):46-47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24个皇帝在此指点江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点,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 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  相似文献   

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仍继续留驻在紫禁城(即故宫)中。这是因为袁世凯在逼清帝退位之前,就签订了优待清室的条件,共有八条,其中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岁供400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400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付。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嗣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员,照常留用等等。因此,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的小朝廷,废帝溥仪仍沿用宣统年号,  相似文献   

4.
<正>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在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保留着皇帝尊号,依然在紫禁城内维持着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从那之后,溥仪进入日本大使馆,投靠日本人,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先后从天津到营口,后来又辗转从旅顺来到长春。溥仪本人日夜梦想着要复辟帝制,清室旧臣们也盼望着有这一天,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骨干分子有郑孝胥、郑垂、罗振玉、罗福葆,以及清室近亲熙洽,蒙古的王爷等一批人都热衷于复辟清朝帝制。此外,还  相似文献   

5.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08,(10):49-50
毛泽东曾三次登上紫禁城,分别是1954年5月17日、19日和20日。他这三次登紫禁城都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既无警卫部队护卫,也无地方政府官员陪同。第一次,他进入神武门,由东坡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报道:在中国可供参观的所有著名的历史景点中,没有任何一个会像紫禁城,这个历代皇帝居住和统治的建筑群一样,在规模和设计上令人如此着迷,它是无可匹敌的。这仅是故宫开放部分给一位“老外”的印象。其实,故宫有近三分之二的未开放区域,就因一块“游人止步”的牌子而与外界隔绝。王朝更迭,岁月沧桑。故宫仍珍藏着它锁在深苑中的秘密,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的宫中禁地。“故宫深处”就是将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这些神秘莫测的地方,图文并茂地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博物馆在迅速发展,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博物馆领域的相关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更加追求质量,要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增长。为此故宫在展览展示、观众服务、数字故宫、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展览展示方面,故宫将场馆的开放率提升到了80%,开放文渊阁、寿康宫,畅音阁的原状陈列,恢复它们的功能,开放所有的花园,紫禁城四个花园全  相似文献   

8.
前言:紫禁城是中国形象的一张王牌名片。紫禁城文化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递至明清时期最高体现。所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紫禁城文化是一位从事对外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笔者就曾策划、编辑了一些反映紫禁城文化的图书:策划24开《故宫》、编辑《看不见的故宫》、绘画本《魂游故宫》、多种外文版《帝后生活》、导游性很强的《京城皇迹》、专题图书《清宫钟表集粹》、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集《发现紫禁城》和刚刚面市的《叹哉!紫禁城》。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99年6月25日,故宫筒子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筒子河治理是当年北京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历时一年。经过清淤后的筒子河水深达2米。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外开凿了护城河,当时外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保卫城垣的作用。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内形成了内筒子河,除了防卫之外,还有防火和为故宫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相似文献   

10.
长晚 《兰台内外》2010,(6):52-53
1924年,冯玉祥搬师北京,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彻底沦为平民百姓。面对社会各界“杀了溥仪”的呼声,反对帝制的急先锋冯玉祥因何保全了溥仪的性命?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详解——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前清宣统帝溥仪被冯玉祥之国民军驱逐出紫禁城,后潜入日本公使馆,再转奔天津日本租界,使他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扶植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近年,日本外务省刊布了溥仪到北京日本公使馆及天津日本租界之情况的档案,它对了解日本与溥仪之间的关系、清室的复辟活功及清室的财政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现予翻译刊布。本组史料选译自1985年日本外务省编辑发行的《日本外交文书》,大正十五年(1926)第二册下卷。标题及注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林谷 《出版参考》2009,(9):22-22
1922年5月,在胡适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颇有趣的事: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逊帝溥仪从紫禁城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宫里来“谈谈”。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宫里那帮老臣听说皇上私下见了这位“危险人物”,都气急败坏得“像炸了油锅似的”,而“左派”人士则群起而攻之,痛斥胡适想当“帝者师”,是“民国叛徒”。  相似文献   

13.
1959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第一批特赦大会,当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宣布第一个特赦犯人是"爱新觉罗·溥仪"时,溥仪激动地走上台,颤抖着手接过特赦令,失声哭了. 几天后,溥仪回到北京,暂住在他的五妹家.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园厅接见了第一批特赦人员.周恩来在与溥仪谈话时说:"你小时候当皇帝,后来张勋复辟,这都不是你的责任.以后到东北,那你就有责任了."溥仪听后,连连点头,他认为,周总理对他过去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14日,我如约到故宫,拜访明清档案专家、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现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秦国经先生。秦先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分配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将浩繁的明清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从这些故纸堆中来理清历史  相似文献   

15.
正皇家的紫禁城,自古就是宫禁之地,就是名勋重臣往来其中,也是要站有站样,坐有坐像。忽然在1917年7月11日,紫禁城上空有飞机掠过,还投下了炸弹。这是怎么回事呢?1917年7月里,北京城内外一片喧嚣,好像给本来就有些燥热的天气又添加了一把薪柴。其实,这个时候心里感到最热的恐怕就是栖身紫禁城里的末代皇帝溥仪了。这里面,有一丝热让他感觉到微微暖意——因为,此时他又黄袍加身,有人请他重登宝座,有机会接续大清国的余脉;有一股热让他感觉到阵阵灼热——因为,此时原来的旧臣心猿意马,各自为政,刀枪相见。分不清是暖意还是灼热的心里,多少还抱着几许侥幸的希望,再次登基的欲望始终在徘徊。  相似文献   

16.
191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离辛亥年结束还有5天,南方已是春风拂动,京城仍然寒风料峭。这一天清晨,隆裕太后携6岁小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布了退位诏书。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仅4个月的时间,大清帝国就彻底灭亡了。  相似文献   

17.
御用大勋位兰花章颈饰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溥仪御用的四百余件珍宝中的一件,它因材质和造型的奇特以及特殊的历史价值,而有别于清宫常见的其他项链饰品。笔者通过查找相关档案和文物资料考证,发现这枚勋章项链是溥仪第三次登极时所佩带的,它既承载着溥仪复辟的希望,也见证了伪满历史的全貌。为揭开御用大勋位兰花颈饰背后的历史,笔者对其的辗转经历、伪满时时期勋章的寓意以及沈阳故宫所藏的勋章项链饰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爱新觉罗·溥仪在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写道,1922年为筹措出洋经费,以赏赐之名,将紫禁城中最值钱的古籍和字画,运出宫外,存到天津租界。此时溥杰正在皇宫伴读,每天下学回家让他带走一个大包袱,持续半年从未间断。据溥仪回忆,存在宫中乾清宫之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之珍本,约200种左右,全部运走。另外从各殿运出字画手卷1000多件、挂轴和册页200多种。现据本馆所藏溥仪档案全宗之敬事房档案以及内容相同的宫中档案全宗,将1922年9月6日至1923年2月3日运出宫中之书籍和字画目录,予以公布,以为研究参考。 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后宫仍为清朝皇帝及后妃们居住,有内务府等机构为其服务,并沿用溥仪的宣统年号,为保持其原貌目录宣统年号未予改动。  相似文献   

19.
曹之  郭伟玲 《出版科学》2010,18(1):109-111
我和宏伟是研究古代出版史的同行,读过他的不少著作。每读一次,都受益匪浅。最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章宏伟著《故宫问学》尤使笔者耳目一新,该书堪称古代出版史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0.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