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2.
凌如  冷月 《中华武术》2000,(5):54-55
乾坤日月刀不属十八般兵器之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奇异兵器。全长两米左右,两端各有长短相等的弧形利刃,取象为月;器械有一对月牙护手,取二弯合象为日。日月为阴阳乾坤.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兵器两端的月刀背上系有三个小铁环,握手处可系上刀彩(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二、武器古代兵器总称“刀仗” ,亦作“刀杖”。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三 :“刀杖 ,人所持为杖。杖亦弓、槊、杵棒之总名也。”《水浒》31回张青道 :“以此不教他们将刀杖出去 ,只与他挠钩套索。”俗语中将刀仗称为“家生”。第2回 :“史进不肯务农 ,只要寻人使家生 ,比量枪棒。”又第4回 ,智深问道 :“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水浒》中记录的兵器名目繁多、琳琅满目 ,而以刀枪棍棒类最为常见。解腕刀又称“解腕尖刀”、“解手尖刀” ,系日常应用的小佩刀。26回 :“(武松)身边藏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第…  相似文献   

4.
江鸿 《精武》2006,(10):58-58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华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5.
春秋大刀武艺兵器文化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春秋大刀的历史原型三国时期关羽人物所擅长的兵器进行了考证,研究认为:晋代《三国志》史料中未有关于关羽习练和使用大刀的记载;元代《三国演义》小说奠定了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明代《三才图会》中有“关王偃月刀”的正式记载,并有刀谱和技法流传后世;清代已经有民间习练关羽春秋大刀的史料记载;关羽春秋大刀的形象经过长期的历史不断加工演绎而成。文章通过研究春秋大刀兵器的演变历史,发现春秋大刀兵器的发展并非简单的形制改变,而是一种兵器文化的嬗变过程,更反映了社会与武术和军事武艺兵器三者之间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6.
东瀛刀     
东瀛刀邓铭一在日本民族所有兵器中,最具特色的算是刀了。日本刀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古刀研究家清水橘村论证:“日本古刀来自中国。”相传,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随从中有精通铸刀的工匠,携带战国时的吴越名刀,铸刀的技术由此传入日本,在漫长的岁月中,...  相似文献   

7.
肖春明 《精武》2006,(3):52-53
它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苗刀刀身修长,约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 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擦刺,又能体现短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练,剽悍雄健, 灵活多变,用于克敌制胜,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  相似文献   

8.
肖春明 《中华武术》2004,(11):36-37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足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长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尺,全长5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撩剌,又能体现近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粹,剽悍雄健,步法疾速,灵活多变。用于技击,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诒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夺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相似文献   

9.
江鸿 《精武》2004,(4):40-40
沧州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手、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国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古代兵器中,最常见的是刀,最常用的也是刀,刀在十八般兵器中,名列榜首。可见刀的作用非同一般。刀的特点是单刀,它通过劈砍撩扫,挑刺架挂,以及舞花缠头裹脑等手法,配合不同的步型,组成套路,演练时势猛力疾,威不可挡,故有刀如猛  相似文献   

11.
《水游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义军反抗朝廷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写宋代战争的故事,当然要描写宋代的兵器。刀就是该书主要描写的兵器之一,仅刀的名称在《水游传》中就达十种之多。然而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水浒传》中除了少数两种刀名外,其余大部分刀名在宋代书籍中几乎没有记载,与此相反;这些刀名却在明朝书籍中频频出现。对此,笔者认为辨析这部历史名著中的兵器,对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历史,了解古代兵器和更好地鉴赏《水浒传》都是有所裨益的。我们先读几段《水浒传》中关于各种刀的记载。如《水浒传》第十一回说林冲“挎口…  相似文献   

12.
赵俊 《中华武术》2000,(2):29-29
二郎刀是长柄安上像刘一样的双刃尖刀的兵器。虽然称之“刀”,实际是带长柄的剑。为了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要比普通的剑宽得多,而且把刀身前端做得又尖又宽。由于双刃的刀身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刀刃长 75厘米,比大刀短得多。包括刀柄在内,全长约3米,重9公斤左右。为了用起来更灵活,也有制成2米左右长的。二郎刀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中华武学,不但深蕴徒手搏击格斗的奇招妙术,更融汇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刃”的精湛技艺。在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等是用于战争的重要武器。枪炮问世后,这些兵器的作用范围急剧缩小,强身壮体、磨练身心成了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八卦风火轮     
张全亮 《精武》2006,(5):56-56
精武一、八卦风火轮形状八卦风火轮是在八卦掌门内流传的一种奇特的双短兵器,它和“八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钩镰剑”等形状怪巧的双短兵器一样,都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所创传,现在会练的人已很少。八卦风火轮属于古兵器中“圈”的一种,“圈”出现在梁朝至宋元时期,武术器械中常见的有乾坤圈、月牙圈、日月风火圈、双环等。八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太极刀     
太极刀,并不是指一把武术刀,它是一种刀法,是由河北省广平府杨禄禅得自陈长兴所传的武术体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该种刀法,理与太极拳共通,称太极刀法。太极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之环首刀,所谓环首刀,其特征不仅是刀首有环,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狭长,较一般佩刀超长逾尺,  相似文献   

16.
苗刀,作为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亦称长刀,是现今苗刀的祖型。它在我国兵器史和抗侵略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武术中的兵器,明代开始,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但以短兵的刀剑,长兵的枪棍,为练武术者必须精熟的兵器。解放后,全国武术比赛,长兵规定为枪、棍,短兵规定为刀、剑。本文对刀、枪、剑、棍的要点和源流作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八卦风火轮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7,(11):38-39
八卦风火轮是在八卦掌门内流传的一种奇特的双短兵器,它和“八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钩镰剑”等形状怪巧的双短兵器一样,都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所创传,现在会练的人已很少,濒临失传。  相似文献   

19.
“矛”是我国古代一种长兵器,从它在战争中的使用来看,至少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淮南王书》说:“古之兵,弓剑而已,槽矛无击,修戟无刺”。就是说,远古时候(商周以前)使用的主要兵器是弓剑之类,而矛、戟尚未用之于战争。  相似文献   

20.
曹丕比剑     
剑是古代晚出的兵器,它集合了矛刀兵器的优点,有双锋两刃,既可击刺,又能劈砍,所以一出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了春秋时期,生产能冶炼钢铁的时候,首先铸造的兵器便是剑。干将、莫邪铸剑,加入了许多神奇色彩的故事:湛卢、鱼肠、磐郢等名剑,流传了许多特异功能,这都是当时社会对剑珍视的表现。而在剑产生之后,诸侯国君、贵族以佩剑为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