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迁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归纳了近代服饰史上出现的几次流行现象,进而对影响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因素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外国经济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处华北内陆的山西省在近代也受到外国经济力量的明显冲击.在入晋洋货和洋行收购土特产和农产品等外国经济力量的推动下,山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加速,一些传统优势行业如冶铁业、铁制品加工业衰落,一批近代工业产生但得不到充分发展,境内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迁,如消费观念的"由俭入奢"、"崇洋"现象显著、商品性消费增加等.  相似文献   

4.
1840~1949年的百年历史时期中,中国政局动荡,各种改革思潮相互冲击碰撞。尤其是起源于欧美的女权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饰是社会发展的物化特征,女性服饰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女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萌生和发展。受新式教育的女学生的服饰引领了当时的服饰潮流,放足、剪发、文明新装,在当时的中国女性服饰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代表作用,体现了女性解放的先锋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饰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技艺、灵感、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渗透着中国人的情感与道德风尚,体现着中国人别具韵味的审美情趣。近代广州服饰承载着的颇具生命力的岭南文化因子,既区别于海外,又不同于中原,显现出清新别致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它的演化已经构成近代岭南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一个时代民族文化的标签,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审美意识的最生动的展示。随着主体性的提升,近代的服饰打破了古代和谐美的审美理想,在审美关系上表现为从客体向主体、由理性向感性的滑动转移,因而表现出现代性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12-114
清朝时期,直隶省会为保定。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直隶省会正式迁往天津。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10月河北省会迁北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北平政局不稳,10月,河北省会又回迁天津。1935年,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制造"华北事变",天津形势危急,6月,河北省会再迁保定;抗战时期,河北没有固定的省会城市,直至1949年,河北省全省解放后,中央决定河北省会为保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西植被历史变迁为主线,对山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垦殖开始甚早,历代战乱不止,盲目的毁林毁草活动从未停止,致使植被覆盖率逐代锐减,而自然灾害逐代增加的事实进行了阐述,以致造成昔日的山青水秀、林草丰茂,变成了今日满目的荒山秃岭,一些地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困难。文章旨在告诫人们破坏植被带来的严重恶果,以及保护植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代皇帝与社会服饰变迁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早期他们通过服制和法令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法服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僭礼逾制。但以武宗为代表的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和主张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响应,引导了整个社会服饰潮流。皇帝在明末社会服饰转型和移风易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岑春煊与近代山西的关系,是清末政治中很重要的一段历史。庚子年护卫慈禧西逃、创办山西大学堂等举措,更是让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高峰,对近代山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反响。尤其是山西大学堂的建立,对近代山西乃至近代中国教育都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岑春煊的步步发迹与近代山西的重大历史事件密不可分,当然,内忧外患的近代山西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中国连环画在人物造型、文字内容、情节表现等方面出现了类同动漫的趋势。究其原因,近现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织,形成繁杂、融合的文化背景,引起了国人审美价值观、作者创作模式及社会阅读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立志"教育救国",投身兴办新式教育的洪流,打开了近代南昌中等教育新局面。近代,南昌私立中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它初创于清末,民国以后全面发展,五次"反围剿"及抗日战争使其发展异常曲折,直至新中国成立退出历史舞台。期间,私立中学虽屡遭战事破坏,但因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办学群体的不懈努力,各校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呈现出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办学群体多样化,办学宗旨丰富多彩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浅析近代天津娱乐活动之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天津被开为商埠之后,进行了近代化的变革,其中娱乐活动的变迁甚为广泛。传统娱乐生活方式的弊端,及其政治、经济的新变化,是促使其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西方体育娱乐中的赛马、保龄球、台球,以及文艺娱乐中的电影、舞会、话剧、音乐,等等,是其主要内容。这些外来的娱乐活动给天津的娱乐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并且推动了天津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代,山西的小学教育由于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发展比较迅速。在小学教育中,又以初级小学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中学教育只集中在太原等少数城市,处于零星的发展状态之中。近代,山西只有太原有大学教育,其在晚清发展较为迅速,而在民国则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
16.
近代山西的天主教、新教均将教育作为一种传教手段,积极创办教会学校。但由于意识形态的追求、历史经验及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天主教与新教在山西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新教教育凭借其在办学时间、数量、质量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成为近代山西教会教育的主要成分,奠定了山西近代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士绅阶层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发生蜕变的历史现象,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对内陆士绅在近代化变革时期,其思想观念转变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山西士绅刘大鹏在面临近代变革的冲击与挑战时,展现出对近代变革的困顿与对传统儒学的坚守。这一历史情形为后人深入了解近代变迁中的内陆士绅群体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商品流通更为活跃,但山西除了正太、平绥两段铁路外,主要道路仍为驿路,商品流通主要依靠传统的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输送,经济往来十分不便。因此,以汽车运输为标志的近代公路交通应运而生,近代公路交通以其灵活、便捷等优点弥补了铁路运输无法全面布点的不足,便利了城乡交流,但因公路网络的不完善、载货量小以及运费高昂等原因,部分与铁路路线重合的公路线路运输受到铁路运输的排挤而逐渐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市贸易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切入点,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系统和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流域系统,并形成系统、区域、县域三级网络;出现了专业市场,形式多样,集市内部“行”、“市”多样,货物和人员结构有了变化;强化了对外传输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它的发展反映了这一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长春城市水系面临着急速萎缩的境地,原有的城市水系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开展研究对今后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