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泥鸿爪     
【说文解字】雪是一个形声字,《说文》:"■: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彗"是扫帚的象形,故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后写作"慧"。  相似文献   

2.
1、<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掌握的关键词语有:逊、惜. 中心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考点所在. 2、<雨说>  相似文献   

3.
<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说文释例>一书的性质众说纷纭,有的学者以为其书是专讲体例的,有的以为是清人的文字学概论,有的则回避了其书的性质问题.王筠以"释例"名书,就是说明<说文>的主要内容、主旨、体例、表达方式、体裁等问题的.其目的在于帮助阅读<说文>者抓住重点,尽快入门,很好地阅读<说文>一书.这与令人所说的"释例"专指编纂体例不同.在清代的<说文>释例类著作中,专讲编纂体例的书出现在晚清.正确地揭示"<说文>释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是重要的,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说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乔智慧 《现代语文》2007,(9):126-128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作.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说文解字正义序>中曾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馀书皆末读,不可谓非通儒也."此书推崇<说文>未免太过,但若换一角度,或许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祭妹文>是袁枚的散文代表作,古之论者将<祭妹文>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陇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作为清代"性灵"诗说的倡导人,袁枚主张"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之表露者也""诗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他的这种主张在散文中同样得到充分的体现,<祭妹文>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在于独具特色的抒情.  相似文献   

6.
<村夜>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据<礼记·月令>上说:"季秋之月……霜始降……草木黄落……蜇虫成伏."意思是说农历九月份的时候,邻近地面的水汽开始凝结成霜,草木的叶子变黄纷纷落下,冬眠的虫子开始钻入地下洞穴中冬眠.据此分析,我认为其存在的问题有二,并从现代科学知识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 鲁迅先生<雪>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或者进一步说,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江南雪与朔方雪是什么关系?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视野,有三种说法.一是并列说,所谓两幅画面,两种情感,优美壮美;追求美好环境,反抗寒冷环境云云.二是主次说,如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有关资料"选录了钱理群教授的话:"相比较,他(指鲁迅)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相似文献   

8.
傅云龙<说文古语考补正>是<说文>引方言中的力作,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问世以后并未引起<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傅氏之书对程际盛的<说文古语考>进行了疏通补正,把<说文>引用方言的问题研究推向了深入.傅氏在研究方法上注意考证方言词的音义关系;较为全面地解释许慎引用方言的作用;客观地显示<说文>引用方言的体例.傅氏之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傅氏把"古语"考释的范围扩大到了一些汉代的俗语.其书内容显得芜杂,在考释上也不够精审.  相似文献   

9.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无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步瀛以"每类之中,文之先后,以时代为次"释"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近是而有所未照.  相似文献   

10.
<正>雨会落下来,雪会落下来。聪明的你,请告诉我,云为什么就落不下来呢?早上,下起了雨,我跑到外面接住雨滴,问:"雨呀!雨呀!请你告诉我,云为什么落不下来呢?"雨滴答滴答……晚上,飘起了雪花,我奔到外面接住雪花,问:"雪呀!雪呀!请你告诉我,云为什么就落不下来呢?"雪花飘飘洒洒……  相似文献   

11.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2.
"始"字考辨     
一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而"女之初"又当何解?  相似文献   

13.
“雪”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上部是个“雨”字,表示与雨水有关。下面是“彗”字的简写,表示读音。为什么用“彗”字作声符呢?因为“彗”字像手拿扫帚在扫雪,也可理解为,雪花大如帚。或者,还可以表示雪是可扫的水。从这个意义上讲,“雪”字是个会意字。  相似文献   

14.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15.
熊露露 《现代语文》2007,(9):113-113,122
<说文·水部>共有468字,重文22,新附字23,是<说文解字>收字最多的部,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无疑也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水部>的文化观照,探讨"水部"诸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词也"或"辞也"在训诂学著作中,均被认为是用来说解汉语虚词的术语,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说文>中"词也"并非是解释虚词的术语,"某词也"也并非全是解释虚词的术语.<说文>中"词也"类训诂术语共有25例.从语言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七类,是否均为解释虚词之术语,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文>"词也"之类训诂术语,并非是毛亨、郑玄解释虚词时采用"辞也"的沿用.许慎对虚词的解释比毛、郑显得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具有注重德育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孔子的话很明确,德行为本,德育居先.俗说:"道德文章,德才兼备,都是认为德比才(包括文章)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承培元的<说文引经证例>是<说文>引经研究中的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对<说文>的引经资料搜罗详备,并不局限于在<说文>引经和今传本经书字句的异同上作出考释,而是对所有的引经条目做出全面的研究.他的研究首先指明<说文>引经的作用,并且在<说文解字系传校勘记>的基础上对<说文>的校勘作进一步的论述,注重引经类例的阐发,但承氏所言<说文>引经之例缺乏系统的归纳,不能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看待<说文>的引经.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选录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雪》。作为一篇经典篇目,人们对它的解读已经十分丰富。然而在众多的解读中,人们始终围绕着"雪"的形象,尤其是对文章末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解读,更是极其详尽。《教参》和许多教学专家的解读大都是这样的:"这里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品格  相似文献   

20.
小引:1983年7月,我曾撰<文心雕龙·纪评琐议>一文,刊于<文心雕龙学刊>第二辑,指出<纪评>对"校字"、"成书年代考证"、"道、圣、经三者关系说"、<辨骚>的分辨"要领"、"复古而名以通变"说问题,都有论述,对后世学者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