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洁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24-125,128
以巴塞利兹、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世界艺坛,他们以极其夸张、变异、内省的艺术手法创作的架上绘画,为世人所瞩目.新表现主义是在对美国波普、观念和抽象表现主义主流艺术的反叛中产生的,它的出现,让战后欧洲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改变了美国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3.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延续了德国民族文化精神,彻底地捍卫了传统绘画的神圣地位,有力地改变了前卫艺术中冷漠、简约、极端意向和否定传统的艺术理念。这一艺术体系是在先驱引导、社会环境、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和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基弗是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是关于德国历史的,是为了记忆的艺术。作者K.H在他的《当代艺术》一书中对德国新表现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本文节译了有关新表现主义艺术的基弗部分。  相似文献   

5.
当代艺术思潮的“泛艺术论”,使美术的外延与内涵被无限扩展,西方各种“新艺术”形式己将架上绘画从中心挤到“边缘”。绘画内涵的价值纬度发生偏移,造成负面价值影响。中国架上绘画作品仍处于主流地位。上世纪初到今天向西方绘画艺术的几次学习,使中国的绘画己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架上绘画的终极价值应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当代重建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张卫峰 《天中学刊》2005,20(6):112-113
表现主义是在视觉艺术中以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的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派别。表现主义画家认为,主观是惟一真实的。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反对机械的模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他们常常在艺术作品中流露出悲观和伤感的情调。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曾经广泛地影响了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7.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8.
陈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131
情感的生理、感知、认知及行为各个层面在表现主义绘画中有复杂的呈现,对表现主义绘画简单定义并不能细致的反映情感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复杂性。本文从艺术家生活的情感经历与社会背景对创作的影响,艺术家创作时与媒介的关联以及观众对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反应几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冯皓  吴向炜 《考试周刊》2009,(14):56-56
架上绘画的发展与进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创新,科技的发展给架上绘画技术的提升和革新带来了可能,同时使绘画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如何协调绘画和新技术的关系.是当下艺术工作者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他以高度的表现主义手法,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示出来。他不是再现自然,而是追求一种少有的高层次的表现,他因此而成为德国以至世界最负盛名的、最有影响的画家。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架上绘画文饰功能形成的必然性以及观念艺术对其文饰功能的消解,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所谓当代观念绘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而指出观念艺术对于架上绘画文饰功能的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架上绘画在文化意义上的主体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珂珂希卡是20世纪重要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他的创作早期受到克里姆特的影响,属于维也纳分离派,但已经开始出现表现主义的倾向;一战后,他的绘画明确走向表现主义,并且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个人表现主义风格。他的作品代表了表现主义的精神,即情感的力量,极度痛苦、欢乐和对自然与人的内在本质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坚守架上绘画的本真美,就要正确理解绘画中的痕迹美,挖掘综合材料的美感,强化艺术作品的表现性,更要理解艺术的精神,要真正交给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评论家用“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来定义一群主要在美国纽约活动的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本文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原因,认为它是德国艺术家内在的"表现"诉求与19世纪现代艺术成果的新结合。它之所以在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既产生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同时还有影响深远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给世界艺术造成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当代绘画复兴潮流的重要开端。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乔治?巴塞利兹,以“倒置的形象”强调了其作品的独特形式与个性。从巴塞利兹的作品我们领略了艺术家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率直、天真的人格魅力,这种发掘原始精神性图像的意义,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不断探索与展示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架上绘画的构图形式是绘画创作思维过程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规律可寻的多样化构图形式,它与传统绘画构图最大的区别是主观行为意识的表现过程决定其画面图形及构图,而不是以构图的创作过程决定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的来临,对架上绘画产生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通过对绘画的社会功能、创作素材、传播途径以及受众参与程度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绘画的变革,为架上绘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向,充满了画家们的主观倾向。表现主义画家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感觉或者内心活动,他们对客观对象进行变形、夸张、概括和抽象,以简单倾斜的构图、浓重冲突的色彩、自由粗放的笔触、对比强烈的明暗关系创造出一种浪漫的、神秘的、纯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沈乐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76-180
奥地利表现主义艺术家奥斯卡·柯科施卡(Oskar Kokoschkar)的绘画作品具有一贯独特个人风格的绘画性和高度精神性的艺术内容,对当代绘画的迷失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即当代绘画要为自己的继续存在寻找必然性,就必须从自己内部入手,正视绘画本身,明确绘画的核心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