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近代陕西金融业发展变化出发,利用地方性经验知识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建立对陕西近代金融制度变迁的有力解释,并得出如下结论: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陕西传统金融业受自身诱致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变的趋向;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的干预,造成近代银行系统在陕西的出现及传统金融机构的衰败;但政府的金融垄断及经济的崩溃,使陕西的银行业中途失败,也中断了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变迁始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以教育需求为主导的诱导性制度变迁.由于分权思想的存在,其管理体制分为地方、州、联邦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每一上级均对下级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起到了宏观均衡作用.探讨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特点和趋势,而且对制定和完善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教育收费制度的发展□商丽浩田正平商丽浩/杭州大学教育系博士生田正平/教育系教授(杭州310028)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蜕变的过程中,传统教育收费制度逐步革故鼎新,向现代教育收费模式转变。中国教育收费改革最初兴盛于20世纪初晚清“新政”...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是当今世界的热点。本回顾了20世纪阿富汗历史,论及大国在阿富汗的角逐与阿政权的选相交替,着重探讨了苏联侵阿对世界战略态势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新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变革 ,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乡镇政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乡镇政权三次变迁。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变革 ,农村政治体制的变革就滞后了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 ,对我国农村政治制度创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开始"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以来,文学史著潮涌般出现,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种类繁多。就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来说,不仅出版了多种文学史教材,而且还出现了各种文体的文学史著,不仅出版了许多地区的文学史,而且涌现出思潮史、论争史、流派史、批评史、作家心理史、文学观念史等专史。尽管文学史著门类众多,但是仍然没有覆盖这个时段的整个文学,新近出版的张卫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变迁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孝"治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祥和。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家庭伦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一般而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这一细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必要解决好家庭伦理问题,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是中国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化教育范式,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化教育范式,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化;三是如何实现传统化,现实化和外来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结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农民,理应享有充分的结社自由。但事实上,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民的结社自由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农民结社存在观念障碍,将农会视为一种对抗性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这种误解,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推动国家的民主与法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心事件之一。这种形象塑造的方式是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58年之后的文学形象的塑造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范要求农民英雄人物必须“放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必须写成“进攻的性格”,是“叱咤风云”的形象。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存在着严重的“神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307份调查数据,首先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借助ISM模型构造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经营规模、非农就业人数、参与态度、农户对协会性质与功能认知、农户对权利与义务认知、村灌溉渠系完好率和村经济发展水平8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其中,参与态度、村灌溉渠系完好率是表层直接因素,农户对协会性质与功能认知、农户对权利与义务认知是中间间接因素,文化程度、经营规模、非农就业人数和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深层根源因素。研究结论对提高用水协会农户参与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非农转移过程中,成为新产业工人,但他们的新身份一直未得到制度上的确认,使他们被迫过着体制外的艰辛生活。因此政府应通过具体制度的改革将他们融入到城市体制之内。这样才能解决接下去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的弱化倾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认同与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执政党能否成功领导并实现现代化,农民的政治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政治认同程度较高,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弱化倾向.这种弱化倾向在行为上表现为不合作与疏离、维权抗争、越轨、自暴自弃,并表现出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相关的特征.弱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民在社会公正观念支配下产生了被剥夺感、被歧视感、被抛弃感和挫折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内部的农民职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民职业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农民职业化也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者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以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本文在介绍我国农业内部农民职业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职业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针对影响我国农民职业化进程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工问题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相应发生的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移的问题。农民进城,在改善农民自身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经济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民流动的积极效应和有益之处,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又要尽力削弱和抑制农民流动日益显露的弊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农民企业家产生过程及环境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企业家的产生分为当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农民创业者成为企业家的职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以及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等阶段.农民企业家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竞争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乡镇企业的发展孕育出我国第一批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把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20.
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对我国五四新学作家的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作为以对的学衡派同仁,则借助于华氏诗歌的译介,凸现了中国古诗化传统的价值。研究们则从多方面探析了华氏诗学观念和诗艺特质各种报刊和诗歌选本地登载了华氏诗歌名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华慈 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坎坷曲折的 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的或反动的浪漫主义诗人到英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的变化过程,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