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现代文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其中对鉴赏“表达技巧”能力的考察,多年来有一种基本的题型,即“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题型自1998年发端,便屡屡在高考卷中现身,成为高考卷中的“常客”。如1998全国卷第28题:“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有什么作用?”第29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可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三是审美鉴赏型试题。审美鉴赏型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  相似文献   

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对鉴赏“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多年来有一种基本的题型,即“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作者(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那么,“作用”指的是什么,“好处”又如何评定呢?所谓“作用”,是就表达技巧而言的;而“好处”是就技巧所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言的。二者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作用是手段,好处是目的。要正确解答“作用”和“好处”,必须先解决“这样写”的问题,即首先解决作品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报上看到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语文试卷,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份语文试卷有3张考卷共5道大题,分别是3道写作试题(看图作文,写一份告示,写生活短论:《学生打工的利与弊》)和两道阅读试题。读者面对这样一份“洋考卷”也许会大吃一惊吧。标准化考...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卷,都加大了对散文表达技巧考查的力度,其命题题干表述多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等。这类题分值高。综合性强,其考查的角度往往涉及作品的表现手法、修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角度、谋篇布局技巧等多个方面,下面以高考试题为例作简要梳理,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考语文的改革,开放性试题在考卷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综观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开放性试题,一般可分为提示性填空和拓展性运用两大类。一、提示性填空1.写景类(1)写出三个写“风”的宋朝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2002年广州市)(以下所选各题均出自2002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2)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南京市)(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有“雨”的诗句。(北京市东城区)解题思路: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平时的积累。只要平时注意收集并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8.
一边阅读,一边分析,对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很有好处的。分析文章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很好地分析文章,是衡量自己语文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用“边阅读边分析”这种方法看文章,它的基础是阅读,分析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阅读时首先要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场景和人物,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打好了基础。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做这样一些事情:找出并理解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整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怎样的思维路线写的),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9.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佛山中考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下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  相似文献   

11.
秦葆 《新高考》2007,(Z1):2-3
2006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这些文章,从体裁看,都是有较深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板块,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大题,更是很多考生争分的瓶颈。深入研究这类题型,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结合实例作一解密,这对我们如何答好现代文主观题有所帮助。综观近几年高考卷阅读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文中所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但是虽然写了好几年,分析每年考生的考卷。就会发现考生在写作中总是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结合“生命的歌唱”这则作文材料,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的“流行语”有五种类型:串讲评点式(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深刻含义?)、文学分析式(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写作特点是什么?)、文章解析式(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个性体验式(找出你最喜欢的句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和言语形式解读式(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题型仍要抓实总观2006年全国17套高考卷,除上海和湖南两卷未设置语言运用题外,其余15套试卷中传统的压缩和仿写还在唱主角,各有7道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考查题型异军突起,这就是广告、标语类考查题。首创此题型的当推陕西西安市。1999年西安市语文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目: 1.改正下列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画横线,在括号内改正) ①蚊香广告:“默默无蚊” () ②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 ③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 2.某书店要在店内醒目的地方挂一条幅,条幅上写一句格言。请把你认为适合的格言写出来。 [解析]第1题,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结合产品的特点,运用谐音手法,改变成语中的某个字,这在电视广告语中屡见不鲜,这…  相似文献   

16.
快速高效解答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思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的重要题型,它在每年的高考卷中约占总分的40%,所以选择题解答的好坏(包括准确率和速度)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台湾女作家罗兰女士曹对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教学方法提出过批评。她说,“学生们答考卷,要求整齐划一。老师说什么(似应包括考卷要求什么——笔者),学生答什么,课本怎么写,学生怎么办”,“观念与想法,被限制在固定的形式中”。这番话的确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必考内容。文意理解题作为必考题型,难度一直比较大,但真正理解了文本,作答就会游刃有余。理解文本,就是要弄清“两个层面”“三个问题”。所谓“两个层面”,一个是扫除翻译上的障碍,弄懂文本字面意思;另一个是深入读懂文章,也就是弄清“三个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的是文章的写作内容(中心)、写作目的,以及文章的思路、写法、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