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1910年代、1950年代、1980年代的地形图和2000年代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和人工解译,获取了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1910年代的125.25km2增长到2000年代的456.88km2,净增长331.63km2,增长率为264.77%。不同时段地表水体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1910-1950年代,地表水体面积的增加以河流为主,河流面积增加了41.14km2,占水体增加面积的83.7%;1950-1980年代,水库和坑塘的面积增长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152.98km2和101.88km2;线状水系密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沟渠密度的增加。1980-2000年代,北京市地表水体的面积增加了76.32km2,但是水库面积缩减了24.2%。北京市地表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降雨、地表水资源开发、用水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
关伟  张华  许淑婷 《资源科学》2015,37(4):764-773
提高能源效率是辽宁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测算各地级市2000-2012年的能源效率值,分析辽宁省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验证辽宁省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获得辽宁省能源效率各区域类型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异特征方面,辽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沈阳、大连和抚顺;②在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方面,全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格局上所呈现的一定的集聚态势显示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正在呈缩小趋势,局部格局上则是"高-高"类型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逐步向沿海地区漫延,"低-低"类型区主要集中在葫芦岛、丹东和本溪;③在能源效率各类型区域的转移方面,辽宁省能源效率的稳定性由强到弱表现为中高区域、中低区域、高区域、低区域。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时间断面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淘宝村的时空格局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论如下:①江西省拥有94个淘宝村,在时间发展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缓慢起步(2013-2016年)、平稳增长(2017-2018年)和快速蔓延(2019-2020年)三个发展阶段,且总体具有赣北、赣南地区发展优于赣中地区的特征.②江西省淘宝村具有凝聚型分布特征,且赣南地区的集中度(0.57)高于赣北(0.84)和赣中地区(0.84);淘宝村逐年分布重心具有南移西迁的趋势,2019年、2020年新增淘宝村奠定了总体空间分布格局;淘宝村分布形成以南昌市、九江市为中心的赣北淘宝村高密度区和以赣州市为中心的赣南淘宝村高密度区.③江西省淘宝村发展呈现出集群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和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系数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9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时空格局、发展动力及其演化趋势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1910年代、1950年代、1980年代的地形图和2000年代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和人工解译,获取了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1910年代的125.25km2增长到2000年代的456.88km2,净增长331.63km2,增长率为264.77%。不同时段地表水体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1910-1950年代,地表水体面积的增加以河流为主,河流面积增加了41.14km2,占水体增加面积的83.7%;1950-1980年代,水库和坑塘的面积增长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152.98km2和101.88km2;线状水系密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沟渠密度的增加。1980-2000年代,北京市地表水体的面积增加了76.32km2,但是水库面积缩减了24.2%。北京市地表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降雨、地表水资源开发、用水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耕地流转的人文驱动力研究是近年来国内耕地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以往研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中,耕地变化阈值和政策因子的量化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变化特征入手,借鉴logistic曲线构建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模型,并以深圳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表明:耕地数量与驱动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而“耕地转用饱和度”与驱动因子之间表现出非常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人文驱动因子包括社会经济类因子和政策类因子,对于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数量变化,后者的影响和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水能富集,电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悠久。能否充分发挥电力产业经济、社会积极效益,严控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关乎我国能源供应与安全保障的整体格局。文章通过对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微观数据的分析,从电厂建设、电力生产等方面刻画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当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的双重影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电增量空间较小、火电装机过剩且发电效率偏低、风电和光电消纳不足。为了实现电力产业绿色化发展,应推动火电去产能,实现火电清洁高效利用,通过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煤电灵活性改造""水光互补"等手段,解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消纳问题,协调风电和光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问题;推动电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印度稻米出口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全球稻米供给及粮食安全,并对地缘格局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基于FAOSTAT数据,利用网络结构测度指标和以地缘视角为基础的聚类分析方法,旨在探析印度稻米出口贸易格局及其地缘影响力.研究发现:①从2012年起,印度成为全球稻米出口第一大国,且稻米出口贸易的网络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图将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子区域,利用该区域气象站点1961年-2008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子区内各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各子区站点的SPI差异分析了研究区内发生干旱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格局。结果表明:在3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严重、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然而整个研究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没有明显区别;在6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较低,其中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等级干旱的频率较高;在12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就季节性干旱而言,在3个月尺度上,4个子区域发生各等级干旱的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别。此外,从12个月尺度SPI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来看,1962年-2008年全区干旱有轻微加重的趋势,且整个研究区及其各子区域干旱变化趋势处于波动中,全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加重趋势,70、8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网络服务业的诞生结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已成为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推动器。然而,网络服务创新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网络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对一般性服务创新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服务创新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三个层次(核心层—技术层-传递层),分析了网络服务创新的三大驱动力:使用者一网络服务提供商一政府,并结合我国网络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三种网络服务创新驱动力的作用模式:使用者推动创新模式、网络服务提供商协作创新模式和政府主导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服务创新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企业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开展创新活动,同时遵循不同的创新模式.阐述了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及不同的创新模式,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影响服务企业进行创新的内外部要素,并对不同要素作用下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形成整体上的把握.对企业管理者也有较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雁  刘志强  王秋兵  刘洪彬 《资源科学》2011,33(11):2022-2029
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集成多时期、多来源、多尺度城市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方法,建立百年来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速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百年来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幅度、速度、强度和形态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内沈阳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速度和方向不均衡。1996年-2010年城区扩展最为迅速,为年均扩展15.61km2,1910年-1931年城区扩展最慢,为年均扩展0.88km2;建国以前沈阳城市空间主要向东西扩展,城区形态呈东西带状,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区以“跳跃式”扩展模式向南、向北扩展,城区形态呈掌状,有饼状发展的趋势。另外,从社会变迁视角,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社会制度变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增长因素是影响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上海百余年来气温日间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薛静 《资源科学》2011,33(5):989-994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城市化增加了最高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并减少了最低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使得最高气温日间升温≥5℃日数增加和日间降温≥5℃日数减缓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和日间升温≥5℃日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光  姚治君  王蕊  刘兆飞  吴珊珊 《资源科学》2014,36(11):2431-2441
基于1999-2012年的SPOT-VGT数据和相关的降水、温度数据,运用空间插值、逐像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114年来该区NDVI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44/10a和0.3℃/10a,降水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81.7mm/10a;2该区NDVI年内变化呈倒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在3月;年际NDV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3像元NDVI变化趋势明显,92.6%的像元呈上升趋势,其中显著上升的占56.1%;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水电站周边像元的NDVI趋势系数相对较低;4从年尺度来看,过多降水对研究区NDVI变化有抑制作用,温度是影响NDVI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研究区地表植被生态系统处于逐年改善的状态,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NDVI与降水和气温有密切的联系,降水在春季起促进作用,而温度在夏秋季起主导作用;此外,生态修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对研究区NDVI上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利用子波诊断技术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我国耕地面积波动存在5年、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 ②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53年、1967年、1977年、1985年和199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年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重要特征; ③对主要突变点驱动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面积的波动绝大多数是由于政策因素驱动所致。另外,影响我国耕地波动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中,灾害损毁和土地退化是造成耕地下降的主要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和GDP。提取并比较在27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下的耕地面积、人口和GDP小波变换系数发现,人口和GDP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是负向的,它们的增加均会导致耕地面积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刘瑞  朱道林  朱战强  杨文治 《资源科学》2009,31(11):1919-1926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是城市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C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在分析了1996年~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动态,总结其时空扩张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明显,从空间形态上看,主要围绕原有城市建设用地向四周扩张,其中向原有城市以东扩张是主要扩张方向: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外部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制度政策,以及内部自然区位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反映政府制度政策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最后才是人口的变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相对速度以及城市化发展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