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的,即主要评价毕业生群体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毕业生群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而极具复杂性,从高校毕业生维度选取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情况的反馈和毕业生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从用人单位维度选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共同构建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以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为依据,通过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把握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诉求,反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帮助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完善招生计划、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及质量,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毕业生对天津广播电视电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对工作环境的评价、对自身社会适应性的总体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研究电大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总结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电大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以用人单位为评价主体的社会评价视角,采用文献检索法及调查法,构建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此评价体系,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为载体,对筛选出的6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有效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出了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也充分说明了独立院校德育的成果。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现状,给出相关改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架构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信息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存在市场缺位,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发展不成熟,评估主题不够明确,用人单位参与意识不强,忽视外延性评价等问题.鉴于此,构建了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基本架构和指标体系及其社会评价的运行机制,以期架构高校、人才市场和社会评价三者之间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 ,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 ,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 ,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 ,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整体上是否达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湖北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及其社会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的资料,进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访谈座谈的分析,研究显示开放教育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评价和人才培养方式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背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建设年"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我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具体状况,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收集毕业生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二调查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准确数据反馈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为背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毕业生自评的结果来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社会声誉良好。但也反映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对策,以培养更多高技能应用型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0.
评价高校的就业工作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技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所以为了详细地掌握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翔实的数据,以及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提高的目的,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价值,高校应当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职业院校的外显质量特征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赵铁  朱少雄 《高教论坛》2003,(2):143-149,172
本文以2000年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为背景,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从用人单位评价和毕业生自我评价的角度来说明广西大学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状况,同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建议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拓展社会联系渠道和取得广泛支持。毕业生社会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和公众评价构成。教学适应机制主要涉及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等。其运行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方式进行社会评价;整理分析数据获得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归因分析;采取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步骤。本文建立了一个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的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安徽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研究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把握企业对高职专科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结构要求,探寻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接轨,从而提升外语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文章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四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出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为乐观,其中企业和学校层面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等建议,为提升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可雇佣性能力为核心,从毕业生发展成长度、高校对社会贡献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系统研究构建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构建以可雇佣性能力为核心,从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3个一级指标维度,由15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细分...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比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9.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日.赣南医学院率先建立了一套系统全面的毕业生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启动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工作。这是该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出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