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指出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这些特点对宏观调控政策效力发挥产生的系列影响,并从调节收入差距,杜绝两极分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张需求总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经济秩序,扩大社会生产;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和适时缩小收入差距,营造扩大内需的良好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调节措施,以为我国迅速理顺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并对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的实施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越来越突出,这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势必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不利影响,探讨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公平分配的思路和措施,实行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抑制这种差距的继续扩大,使这一差距控制在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应该采取深化改革,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税收控制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取缔非法收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金融发展、城市化也影响着收入分配差距。在整理我国1990~2012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发现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扩大了收入差距,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减少收入差距,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指出了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种种表现,并揭示了在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拉大与平均主义并存,收入差距拉大的公平性与不公平性并存的突出矛盾,分析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种种合理及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体制,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加剧。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都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通过不同途径阻碍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居民转移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制度,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然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财政转移性支出有着明显的城市偏向,不仅没能实现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反而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有: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少且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不公平的筹资方式和分级负担的财政制度;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财政转移性支出应通过增加农村的财政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等途径实现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快速增长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宏州贫困发生率,但同时也扩大了群众收入分配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由此衍生出来的诸如机会平等、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也困扰着德宏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有效减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所有人享受国家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政策所带来的实惠,成为当前德宏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包容性增长理论,分析包容性发展的各项指标,判断和预测德宏包容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老子自然伦理学中所包含的"损补"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的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根据老子这一思想,我国当前应主要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个人收入监测,取缔、打击非法收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节收入差距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统计数据看,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缩小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应加快发展入手,扩大就业、整顿分配秩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辅之以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城乡收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迫切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内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支出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多项功能。社会保障支出的目标就是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适度缩小,最终使得全体民众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文章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同时对山东省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通过统计软件对社会保障支出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讨论社会保障对收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81—2011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以及其他主要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分位点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最强,劳动生产率差异次之,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最弱。因此,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并不是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城乡差异才是其主要成因。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分位点时,金融规模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均不显著;当处于中间分位点时,金融效率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负影响;当处于低分位点时,金融规模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正影响。因此,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应根据城乡收入差距本身所处的不同分位数水平采取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探讨在我国总需求不足,采用影响宏观经济利率、税率的措施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的特有国情下,发展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入手,通过乘数效应扩大体育消费,从而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选择;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主要是受居民经济行为的一般倾向、预期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差距等因素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的实现,有利于我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扩大体育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以至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居民正常收入分配差距和非正常收入分配差距两条主线展开分析,就收入分配现状、主要成因、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拉大;行业之间的差距亦呈拉大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建立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再就业,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合理的原因,又有不合理的原因。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差距仍将呈继续拉大趋势。文章提出,要充分认识收入差距拉大的正效应,走出收入差距扩大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以及不同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均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而城乡二元结构、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制度不完善、行业垄断、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等均可能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强化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改善税制以发挥好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将是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这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决不能因为暂时的收入差距扩大而否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恰恰相反,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