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2.
社交称谓语的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译者有必要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来传达信息。本研究以现代小说《憩园》的英译文为例,从自称、面称和他称三个角度入手,基于目的论,对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中国典籍翻译日益重要.《论语》是儒家典范,辞约意丰.如何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做到文化信息传递的最大化?“文化转向”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安乐哲曾游学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的研究,《论语》译本正是他跨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论语》术语是重要的儒学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对整体把握儒家文化的精髓起举重若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本身也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角度,结合笔者多年的《茶艺英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译者应该如何根据目标语与源语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采取相应的归化异化策略更好地翻译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更有效表达原文意思从而更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翻译是目前国内外翻译理论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对于翻译 ,传统观念认为 ,它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 ,忽视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事实上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 ,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翻译是跨文化传通。因而不断培养译者的跨文化意识 ,树立文化翻译观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者白靖宇副教授经过多年刻苦研究 ,在文化翻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出版了学术专著《文化与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0月出版 )。全书共有八章 ,第一章绪论…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景区语言有其自身特点.由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差异的存在,在旅游景区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会有很多“文化冲突”.在翻译时,译者应从文化传播视角选择翻译方法,多元互补,择善而取,既要注重内容的介绍,更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语言在表述相同内容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充分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着眼于跨文化的视角转换进行文本翻译,才能在完整传递原文思想的同时,满足读者对译本的阅读需求,实现语言的跨文化交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难点,提出了英语翻译的跨文化视角转换内容与翻译技巧,对英语文本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根据"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翻译标准,评析了《儒林外史》英译本中的指称意义的转换,从而证明了译者杨宪益夫妇深刻地领悟了原著,较成功地在译文中传递了指称意义及其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1.
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译者应围绕字幕翻译的时空限制、译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期待,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实现译文既传递剧情、满足观众娱乐的需求,又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交际功能。以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字幕汉译为例,认为译者应根据字幕翻译的目的,制定相应的缩减、直译、增译和归化等有效的翻译策略,这样才可避免字幕翻译质量的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出发,不断"适应"和"选择",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其英译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和中国立场的解读,因而译者英译时要考虑翻译生态环境,选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中国关键词(第一辑)》英译本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特色词汇,译者进行"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可灵活使用诸如直译、意译和释译等技巧,以此确定符合英语表达的最终译文,用国际声音准确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媒介,新闻翻译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文化差异是新闻翻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跨文化视角下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经行阐述,结合《老残游记》两种英译本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文章指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杨宪益夫妇倾向于使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本的可读性;而哈罗德·沙迪克则更多地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翻译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当今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全球化"过程中,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传统语文学阶段对于翻译"媒婆"论的比喻受到了历史的批判;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翻译与媒婆在交际功能上有其一定的相似性,依然有其积极的因素,可以为翻译的发展给予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一种文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体,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引用吸纳,翻译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涉中完成。因此,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本文以美国"新诗运动"代表人洛威尔与艾柯斯合译的《松花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诗集翻译中的互文重构,考察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刘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9+72-69,7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告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显重要。本文通过对英语广告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语言特色的研究,分析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技巧。此外,跨文化也是英语广告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功能旨在交流。翻译作为沟通的一种手段,几乎伴随着语言同时而生,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及翻译的侧重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翻译的语义传递功能在促进人类的进步与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大国地位日益上升,河北太极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就要求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太极文化进行英译,在国际上传播.译者发现许多太极传统文化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这些文化缺省累积成了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翻译和解读活动的障碍,因此海外太极拳习练者就很难理解其只可意会却很难言传的文化内涵了.本文从跨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颜色词在英汉语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给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分析英汉颜色词“黑色”的文化差异,探讨颜色词的翻译方法,认为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只有探寻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翻译才能真正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