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按性格特征分为三类:封建思想的代表者;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求改造社会的、觉醒的知识分子。本文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寻找出鲁迅通过人物系列性描写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并探索他独特的创作心理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作品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人物性格各异,人物关系错综。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仿佛都有海明威的影子,他们是"迷惘的一代",身上寄托着海明威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今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犹太小说家之一,被称为20世纪真正的犹太作家、犹太味最浓的作家。其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描写社会底层犹太人物的苦难,以及赞颂他们伟大的精神。"受难"这一创作主题几乎贯穿所有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总是将其笔下的人物放置在忧郁、孤独的生存境地,对她们的生存孤独和情感孤独进行书写,但充满人文关怀的她又竭力寻求多种方法使他们脱离孤独之海。  相似文献   

6.
明清著名小说人物性格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会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常见的小说人物的出场方式较为艺术的大致有以下几种: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主要性格等;让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让人物一出场就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层层铺垫之后再让人物出场;描写环境、展示背景以引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孙犁芸斋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文革人物、朋友和女性三个系列。写文革人物 ,揭示其人性的邪恶和阴暗 ,也反映出引发、助长其如此的客观现实原因。写“朋友” ,通过几个既平凡又复杂如谜的难以理解的人物的故事 ,寄寓了老作家对人生特有的理解。写女性 ,则更多地写出对其命运的叹惋、隐忧和悲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人物的精神空间入手考察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主题,运用空间理论、身份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通过麦卡勒斯的三篇作品研究其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的关系:《婚礼的成员》中的精神乌托邦与人物的身份构建,《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两性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神童》中的梦想空间与身份认同.人物身份的认同、消解或重新建构在作者搭建的精神空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裘帕·拉希莉长篇小说《低地》不同于其他着重描写移民流散的小说偏爱从文化冲击角度刻画人物的奋斗历程,而是将笔触更多地集中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移民本身心理在身份建构中的变化。本文从他者的角度窥观人物在疏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观念上的变化。从他者在疏离中的无力感和身份建构的失败着重分析他者疏离的表现。最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他者根据自身经历尝试挪用自我与世界,进行他们没有确定结果,没有明确重点的身份构建。  相似文献   

11.
齐地人根子里具有追求“自由自在”的天性,“流浪”就成为他们生活或生存受阻时的必然选择。张炜在小说创作中,一方面表现了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流浪,另一方面他更多关注的还是人物生命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的流浪。在其笔下,“流浪”主题有三个层面的呈现:生存层面、生命层面、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流浪,在作家笔下都呈现为出自人物本性的流浪,是根源于本性的不安分的心决定的流浪。  相似文献   

12.
毛姆短篇小说《午餐》的成功之笔主要在于构造了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物 ,其戏剧性可见于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本文拟从分析男主角的戏剧性心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张爱玲用一双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客观冷静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恋爱婚姻.在这些描写中,人物的命运都归结为"一种苍凉而美丽的手势",都带着一种灰色的、凄凉的调子.这些人物及其恋爱故事多被置于一种急剧变革的时间背景之下,而且人物与时间的设置也成了张爱玲小说一种极重要的叙述方式.时间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叙述视角是设立小说叙事空白的主要方式,其选择意味着话语范围的限制。内视角通过人物的意识叙述事件,有选择性地呈现人物意识范围内突显的信息,省略或隐含其他信息。外视角通过叙述者的意识展示场景、人物的言行等叙述故事,将人物的心理、事情的缘由设置为空白。零视角通过选取部分情节或场景以部分表征整体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采取哪种视角,小说叙事都是转喻式的,通过叙述视角的过滤、选择的细节可以充当认知参照点为故事整体的构建提供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承接上篇对张爱玲小说世界的人物进行了分类分析,分析了洋场社会中的浮浪子弟、都市里软弱的凡人、下层劳动者三类人物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于故事情节中,亦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武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其中人物名号的文化意蕴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塞林格和苏童作为书写"成长小说"的大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少年形象。塞林格开风气之先并对苏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后来者,苏童在少年成长背景、人物个性打造上和塞林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塞林格"成长小说"的少年视角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影响了苏童的写作,苏童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在这些方面又有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因此,苏童对塞林格既有借鉴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的革命派小说理论家,据现在所知,为数并不算少。从他们关于小说基本问题的观点来看,主要的有三个支派。其一,是以早期鲁迅为代表的一派,包括有周作人等人。其二,是以《小说林》为中心的一派,代表人物为徐念慈、黄摩西。其三,是围绕在《国粹学报》周围的一些小说理论家所构作的一派,代表人物为王旡生,章太炎、陆绍明、金松岑等人亦属其内。当然,在这三个支派以外,还有一些也有某种贡献的小说理论家。创办过《扬子江小说报》的胡石庵,港穗地区有名的小说家黄世仲等,就都发表过不乏精到见解的小说理论著述。但主要的还是上述的三个支派。它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都为革命派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关于前两个支派,笔者已另外为文进行论述。本文所要评述的,是末一支派的代表者王旡生的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9.
人物塑造是小说的中心任务之一。在《花季雨季》中,作者通过众多人物成功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一群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心灵纯净、性格多变、做事成熟的特有的中学生形象,展示了深圳特区人们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鲁迅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即作品的现实生活主题与死亡主题及对“黑”的描写,其蕴涵的内容是丰富的。其作品人物的悲剧命运或悲剧人物溶进某些喜剧色彩的作法,使作品的思想意义更深刻,更振撼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