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都是以"督政"和"督学"为主,"评估"职能的发挥也多是以督导调研为基础,"监测"长期缺位。随着国家层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部分地市、区县结合区情,设立了本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围绕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然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对监测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监测机构必须具备对教育生态的强大理解力和辨别力。  相似文献   

2.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监测队伍专业水平不足、职责不清、监测报告公开范围小、质量监测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和学校未来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要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完善教育督导与督导方式、增加信息公开度与教育监督、明确职责和重视监测结果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改革是近年来各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英国、法国和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进行研究,对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形成背景,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目标越来越指向国际竞争;监测内容转向学生能力的发掘;监测方法与技术日渐科学化;突出和强调监测的反拨作用。而我国的基础教育监测普遍存在着监测内容不全面、监测机构不独立、监测范围不广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本国国情,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体系的监测中介机构、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制订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从而推动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抢占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先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时,无法全面地说明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课程、学校、数学教师等因素对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国家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说明我国已开始从国家层面上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监测内容要全面地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监测方法要客观地收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监测体系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11,(9):19-19
8月2日,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了青海省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动员会,正式启动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今年3月份,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将青海省纳入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省区后,省教育厅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7.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2015—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实施了第一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以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度开展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六个学科的监测工作,并对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制度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引,需要国家立法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改革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构与完善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完备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可划分为四大系统:监测目标系统、评估系统、报告系统和支持系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应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政策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及运行机制的独立性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舜 《云南教育》2007,(7X):47-48
随着云南省“两基”攻坚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逐步从促进基础教育规模、数量的发展转移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轨道上来,质量和效益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了解、掌握云南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荷兰国家教育测量研究院(Centraal Instituut voor Toetsontwikkeling,CITO)作为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承担着全国的专业化考试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等工作。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和手段对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如完善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加大对国家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建立高效的监测机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异化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间不仅直指中国高等教育弊端,更是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目标政治化,使教育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属性;情感的沙漠化使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教育正走上“唯理性主义”的歧路,成为追名逐利的手段;视角的世俗化使教育全身心地浸泡在世俗的浑水中,丧失了其应有的崇高与神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成人教育思想作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核心部分,就是邓小平成人教育观念创新。它的形成与实践,对确立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明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途径等问题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是制约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主要瓶颈.作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分布的重要载体,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具备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和在线答疑等功能.当前,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迅猛发展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及在线教育平台,为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运营和维护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因此,从助推教育公平视角,政府应大力支持和资助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近些年贵州大力建设基础教育硬件设施,但优质的课程资源和软件设施匮乏,教学质量不高。要想提升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应当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为路径,建立优秀的各个学科教育平台和进行教师培训为方法。可以效仿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首先立足贵阳市,在贵阳市选择学校进行试点。以此来找出快速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推及全省。  相似文献   

15.
认为我国高师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公共基础课程薄弱、学科专业课程庞杂、教育类课程不足、实践性课程匮乏的缺陷,不利于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满足新时期基础教育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必须采取措施构建较为合理的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在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基础教育取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农村基础教育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且教育失衡现象严重,呈现弱化发展趋势。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弱化现象入手,探讨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弱化发展的制度壁垒和文化屏障,以便为合理建构适合新时期农村的基础教育愿景提供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认为教育高消费已成为中低收入家庭致贫的首要原因。运用筛选假设理论对教育高消费现象进行解释,提出解决教育高消费问题之对策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树立理性教育消费观,转变企业用人观和个人择业观,促进困家经济发展以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一对一环境带来教学变革”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戴尔公司资助下.启动的“互联创未来”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课堂观察及信息技术能力测试等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于项目学校基础环境、网络支撑保障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和促进城乡教师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等项目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呼吁以人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判断、倡导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充分释放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创造力,是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构成内容。2009年以来我国以培养学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权,尊重学生个性的制度,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被倡导、重视和确立,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诉求。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我国拔尖人才培养观念的完善、改革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源自异域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