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面审美"在田园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具象性和多维性、"画面审美想象"的经验性和断裂性、"画面审美情感"的移情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延展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广度,拓展儿童"画面审美想象"的宽度,积淀儿童"画面审美情感"的深度,从而让儿童在"画面审美"中,不仅感受到田园诗的画面美,更获得了审美的浸润与熏陶。  相似文献   

2.
儿童音乐教学必须关注儿童的音乐审美经验。儿童音乐"审美的觉醒"基于儿童经验,基于音乐的学科特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领儿童在音乐"听赏"中审美,在"歌唱"中审美,在"想象"中审美。在音乐审美中凸显儿童自我的本质力量,让儿童的生命得以充分舒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支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针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问题,文章从为儿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儿童选择多种形式的审美对象,给予儿童必要的提问和引导,指引儿童习练审美的方法、策略或程序,依托有关审美对象的背景知识和信息以及注重同伴的合作与分享等方面,综合阐述了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支架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代儿童审美教育是"读图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读图时代"是对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丰富的图像和影像制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视觉景观,传播了海量信息,也为儿童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环境,拓展了儿童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对象,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儿童获得视觉经验的作用。形象、趣味与文化,是图像赋予儿童的主要审美教育价值。向图像学习,向流行的图像学习,是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危机。当代儿童审美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增加儿童审美教育模式的弹性。  相似文献   

5.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儿童美育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美"出发,以学校长期坚持的教育哲学"澄心教育"为基点,开发了"澄心立美"课程,链接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未来,丰富儿童的审美知识、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规范儿童的审美意识,让儿童从了解"什么是美"走向"成为美的人"。  相似文献   

7.
美不仅应该是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儿童成长早期更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当代儿童审美研究可以从三方面相互启发、密切合作:一是可以依靠脑科学的研究;二是可以依靠广大教师、家长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和经验;三是科研人员从哲学角度给予提炼、论述。节奏是儿童最初的审美体验,人的"内在性"和"无限性"是审美能力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从文本层面看,幻想和隐喻是童话参与"隐含读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书写策略和美学追求。幻想为儿童进行游戏、释放心灵提供了曼妙场所。儿童审美心理隐喻和成人理性隐喻的完美融合,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了童话基本的教化模式。从接受层面看,这种美学追求对"实际读者"具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在实际阅读中,童话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召唤"儿童;儿童自由能动地结合自身经验、情感、体会和理解对童话中的空白和不定点进行填充。可见,童话以审美的姿态关照儿童世界,为儿童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审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其童话作品中融合了儿童审美理想与作者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丰富的艺术想象、自由的游戏心态,以及贴近儿童心灵的审美宣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研究起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费希纳在19世纪60年代就曾开展了审美心理的实验,开创了实验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迅速扩展到欧美文化系统的许多国家.审美心理学最初的研究是按艺术门类分领域进行的,如儿童青少年音乐能力的发展研究,儿童青少年绘画的发展研究以及审美欣赏的发展研究等.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其中尤以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主持的"零点项目"计划中的艺术审美教育著名.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儿童视角小说是以儿童视角为主要叙述视角的小说.儿童视角小说的形成包含了"儿童解放"思潮的影响、作家自身的情感动因及自觉的叙事策略等因素.儿童视角小说可以呈现出诗和美、复调意味、陌生化等常规的美学意义.但随着儿童视角小说从原先的重内容和审美品格的表现转向了重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开掘,其审美形态复杂化,美学意义也丰富了.  相似文献   

12.
"读图"时代催生的"快餐艺术"导致审美价值沦丧,挑战着学校美育。基于"00后"儿童的读图情况,依托美术课堂教学开展课前读图5分钟活动,借助对比临摹、思维导图、课堂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选择,促进其审美认知和理解,激发其审美创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实现美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李吉林儿童情境学习观深刻地诠释了"真实学习""情感学习""思维学习"和"审美学习"的交互机制,揭示了中华文化境脉中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游戏精神"之于儿童,完全契合儿童活泼的天性和文学的自由精神,散发出独特的美学魅力,对儿童的审美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把"游戏精神"引入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21世纪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师,一个大部分时间都与儿童相处或交流的角色,其良好的形象设计,仪容服饰透射出的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不仅对家庭、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更对儿童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发展儿童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师自身素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唐涛华 《中国教师》2010,(Z1):348-348
<正>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构成完整人格的一种素质教育。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重视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可以促进儿童审美感受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美术教学应强调学科特点,关注儿童特定"生命阶段"的心理机能成长的需要,因材施教,重在过程,使儿童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均衡的友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民间美术创作应基于儿童需要的记忆模式,通过"唤醒内在审美力""诱发深度感知力""抒发个性创造力""潜化丰厚鉴赏力"四个实施策略,转换学生创作思维,有效表达审美意象,提升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诗歌是最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一种文学样式。每个儿童天生都是诗人。童心即诗心,童心即诗歌。儿童对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着异乎寻常的感知力、发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呼应当代中国校园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诗歌教育热潮,启发儿童的智力与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感悟力,塑造儿童的人格品德,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作文新天地》编辑部决定自即日起,面向全球华人儿童举办"当代新童诗三百首"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19.
正读完《轻松搞定"爆炸头"》,不否认林老师对教育的用心,但是也不认同文中所述的做法。一、莫让"成人的标准"代替"儿童的标准"案例中,林老师显然简单地用成人的审美标准代替了儿童的审美标准。在林老师眼里,"爆炸头"是丑陋的,而孩子们则回答:"好看"、"时尚"、"流行"、"很酷"、"前卫"。到底是丑是美呢?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何况孩子们的心智还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为《标准》)中明确指出,对音乐义务教育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培养。那么"高雅"音乐无论从人文性和审美性来说对儿童在对音乐的正确的审美认知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篇论文重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源头即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外音乐培养这两方面,分析儿童音乐的正确审美方式和儿童对音乐如何认知,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宣传手段让孩子们去感知音乐所存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