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汉语言中的色彩词语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色彩的词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联想。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基本彩色用语所蕴含的联想意义,探讨其隐含的文化内涵,以便帮助人们在英语语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色彩用语,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文化差异在词语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乃至认知视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这些差异引起的词语的文化意义在语言上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英汉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盼妮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8(1):5-7
本文首先提出词语具有文化意义 ,然后从三方面论述词语文化意义的特性 ,即背景性、民族性和隐含性 ,并从中窥视英汉词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语言,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的差异也必然折射到语言词汇当中,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交际形成障碍。本文分析了文化的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对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作用,从而使人们注重揣摩文化因素在词汇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语际交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邓英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32-133
词汇的联想意义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间的共性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个性则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文章就英汉语中词汇的联想意义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文化的意蕴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语言在社会中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词的联想意义同语言一样,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国家历史状况、地理环境、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等.它在动物,颜色,称谓词汇方面的影响对人们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词的联想意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转换直接体现了社会文化对其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50-52
语言反映文化,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其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以英汉词汇中的动物词汇、植物词汇、颜色词汇为例浅析其联想意义的差异,并简要探析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在商业品牌和文学作品翻译中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邓英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词汇的联想意义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文化间的共性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 ,而文化间的个性则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文章就英汉语中词汇的联想意义进行比较 ,探讨两种文化的意蕴及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余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09-110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到生存环境、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阐述了动物词汇在英汉词语中的文化重合,分析了动物词汇在英汉词语中文化差异的原因,同时,介绍了这种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到语言之中,文化也通过语言的形式得以体现和传播。语言系统中与文化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最直接联系的是词汇。从对英语词汇的解析中,可以看到词义变化的各种方式。主要有词义的扩展,词义的缩小,词义的升格,词义的降格,词义的转移等方式。学习词义的转移不仅有助于提高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本文从联想转移的角度出发,讨论英语词义变化方式中的词义转移。 相似文献
12.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意蕴看英汉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61-67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通过分析不同名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词汇意蕴层面探讨了英汉化的差异,指出化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同时,通过对英汉词语中词汇空缺现象、词义的联想和化意象差异以及词语的语义和化内涵不等值现象的分析,阐述了深刻理解英汉词语的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尹艳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1):102-10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了比较。这些颜色词不同的联想意义映照了文化的差异,对它们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及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5.
刘明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55-59
逻辑是正确思维的工具。但是,如何使这个工具的应用价值体现出来,似乎较少有人去真正关心。本文从逻辑语义学角度去研究语词的意义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特别突出了如何运用这方面的逻辑知识去进行批判性思考,用事实说明:即使非常简单的一个逻辑知识,其应用价值都是需要努力去发掘的。如果要使逻辑成为真正改善人们思维的工具,那么,任何轻视逻辑应用研究的态度和观点都是应抛弃的。 相似文献
16.
孙静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
从符号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采用了Morris的观点来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并分析了Morris符号学意义观中的三个要素,即言内意义、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指出在两种符号进行转换的时候,任何一种意义没有被精确地转换成目的语符号,都将引起语用失误。而此前,在进行符号转换的时候,往往只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忽视了言内意义和所指意义,尤其是言内意义。基于上述从符号学意义观角度对语用失误这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词语这一语言基本形式在中英两种民族文化中的不等值现象,以及概念外意义差异等角度,通过举例子探讨了中英文化差异在词语上的体现及其对词语翻译的影响。本文肯定文化比较在跨文化翻译中的价值的同时,认真思索了翻译过程中积极比较文化差异,准确把握词语文化个性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赵诚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72-74
英、汉语中词的不同联想意义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阿基利斯脚踝”。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分析英汉语中词的不同联想意义及产生根源.有效根除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从而准确掌握、得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言意关系看文学意义的生成,它应该包括作者赋义、文本传意、读者和批评家释义三个阶段。就作者赋义而言,中国古人持"语言工具论",所以"言不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持"语言本体论",所以"意义生成于自身"。就文本传意而言,中国古人借"象"来传意,即"取象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寻求意义,凸显了文本自身的意义传承功能。就读者和批评家释义而言,中国古人认为意在言外,即"义生文外";而现代西方人则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总之,我们古人把这三个阶段统一成整体;而现代西方人则将它们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