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中顼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5):66-71
周立波的小说创作与益阳山水、民俗等具有血肉相联的关系,对益阳的自然地理状貌,传统风俗民情,以及益阳本土方言都作了生动全面的反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刘安海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4):18-23
周立波创作了《铁水奔流》《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长篇小说和收在《铁门里》《禾场上》《卜春秀》等集子中的数十篇短篇小说,所有这些小说都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即使从这些作品的某些细微之处也可以发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刘中顼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4):49-53
周立波的乡土小说采取寓政治风云于民俗风情的艺术表现方法,充分真实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风貌和这一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4.
周红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2):83-86
研究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其不同于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所承载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而且应该引发对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审视.对今天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探讨周立波的理想主义与新文学精神及其"茶子花派"文学传统的赓续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6.
邹理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6):27-29
周立波反映湖南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继承了鲁迅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以湖湘农民形象的刻划、方言的运用和湖湘景色的描写来表现基层农村社会的原生态美。 相似文献
7.
王竹良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4):70-73
周立波的散文创作早于他的小说创作,但由于其有广泛深厚的理论积累、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创作题材和形式多种多样,感情朴实真切,有突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邓立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3):110-113
周立波作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的承上启下者,贡献是巨大的,以他为中心,湖南形成了“茶子花”派,他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追求一种清新俊美的艺术审美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刘中顼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6):16-21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他成名在新旧中国交替的时代,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享有盛名的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他的创作道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王郁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34-35,62
赵树理以民众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追求“农民文学家”的路子;而路翎力图表现的是创作主体本身,用接近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段,表现出极端非理性的动荡世界。与周立波相比较,赵树理的小说更加通俗化、自然本真,而周立波的小说创作更趋审美提炼、强调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13.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李双建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6):37-38
新闻性、评论性和形象性是新闻作品的突出特点。周立波以自己独有的优势,于新闻作品中成功地植入文学技巧与审美追求,使通讯中的人物、场景、故事变得十分动感和生动。 相似文献
15.
李双健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4):6-8
做记者要将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血肉般凝铸,这是周立波独特的新闻观。灾难、奋争的人生,志士仁人的引导,湖湘文化和中外文学作品的作用是这种新闻观产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曲筱鸥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1):16-19
周立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关于周立波文学创作的论著不胜枚举,主要集中于探讨他的艺术技巧、风格流派、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等方面。对周立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的研究、1958年到1978年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18.
王泉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36-40
少年儿童小说是以少儿读者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审美内容的特殊小说。本文探讨了少年儿童小说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探讨了小谢少年小谢儿童小说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年小说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19.
邹理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6)
研讨会就周立波其人其文及其历史影响,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发展,清溪村景区建设的意义与思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周立波在乡土文学上具有特殊意义,他的文学成果、艺术经验及人品与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