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我国直至20世纪初期才出现。自1917年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开启国人自办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至今已逾百年。经过百年探索,我国从不具备培养高层次知识人才的能力到逐步成长为世界上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从学习借鉴与尝试探索到逐步走出了一条既适合国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该书由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和湖南大学教师李兵撰写,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全书共分6章,依次是:科举考试的渊源、科举时代的开创、科举社会的出现、科举魔力的体现、科举制度的鼎盛、科举命运的终结。书后还附有:历代登科表和中国科举大事年表。  相似文献   

3.
<正>一、说教材《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课文选自《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准确把握人物精神"。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为我们所熟知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简要提及他的双耳失聪、终身未娶。本课内容重点是从他的精神品格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伟大灵魂与不朽成就。所以我在解读课文时通过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理论,抓住课文后半部分,即从音乐创作史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5.
文坛百年,烟火百年。张爱玲,就是那个沉寂了百年的孤独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变幻中行色匆匆。无论是怀才不遇的慨叹,抑或是爱恨纵横的无奈,她无一不是以一支流淌的笔,将所有的爱恨情愁引流成一束,成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哀怨。曾记否?一个稚拙的幼童在空洞的窗棂里望着这个空洞的世界,空洞的眼神里有的不只是失落、恐惧,还有一个叫人猜不透的灵异世界。母亲离开了幼小的她,她却把所有的恨都藏在那个小小的心里,直到有一天把它们全都渲泄出来,成了让人至今都扼腕犹怜的哭诉:“妈妈,你走了,把我留在棺材一样的老屋里。“”也许我本就是个不该出现…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曾经把脑体之间强制性的社会分工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①,“为阶级差别辩护的最后理由”②,列宁也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作为“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③。马克思主义是主张消灭包括脑体差别在内的三大差别的,也主张消灭强制的社会分工,包括脑体分工在内,但那不是现在,而是在实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马克思说过,“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袁枚的散文,摆脱桐城派散文的扣谨,不为圣道伦常说教,重视抒发性情,蕴藉清新,富有特色。《祭妹文》哀惋真切,历来为评论家所推重。全文寓情于事,就事抒情,情景相生,触动心弦。总领全文,先述葬妹的时间、地点,要以文祭奠,而后慨叹生于浙而葬于江宁,离家七百余里,能不哀痛? 接着,推究致死的原因:“汝以一念之贞,遇入仳离,致孤危托落”。据《女弟素文传》叙述,他三妹与如皋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恶劣无赖,高姓请求解约,但因三妹本人深受封建礼教毒害,坚持“从一而终”,勉强成婚。高氏子行为放荡,经常对她勒索毒打,甚  相似文献   

8.
旅居香港后期,施叔青将自己对于生活了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史诗般的波涛汹涌之作《香港三部曲》,以风尘女子黄得云的传奇一生串连起香港自开埠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香港百年沧桑的殖民史和社会变迁,为后人留下一部香江风情图录。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已走过了数十年,经过一批专家与学者的辛勤探索,语文教育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7年岁末,作为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这套书共15卷,由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林祥教授任总主编,分卷主编14位,他们是张心科、龚孟伟、许艳、高笑可、余虹、赵志伟、张立兵、欧阳芬、韦冬余、程稀、冯永玲、陈黎明、闫淑惠、兰保民,是以这套书  相似文献   

10.
福建师范大学戴显群教授的《福建科举史》于2012年12月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对促进科举史研究以及社会普及科举知识,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近些年来,科举研究方兴未艾,各种科举论著如雨后春笋,接踵推出。仅以已出版的专著而论,有通论科举发展的,如张希清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学习高一第一册自读课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导入:课间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上课伊始询问音乐名称及作者导入。  相似文献   

12.
学习高一第一册自读课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1.导入:课间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上课伊始询问音乐名称及作者导入。2.整体感知:一般祭文的特点是什么?这篇祭文主要写的是什么?3.重点探究:(1)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书上是怎么说的?文章又是如何表现  相似文献   

13.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读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作者脑海中忽然响起了这首《爱的代价》。宦海沉浮,客居他乡多年,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侄子(韩老成)的死让这位饱经风霜的男人真正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人生难料。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科举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刘海峰教授和李兵博士撰写的《中国科举史》是一部具有丰厚文化内涵、较高学术品位、简明易懂的概论性学术专题史读物。该书将中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真实地再现出来,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科举历史的真相,必将在中国“科举学”领域留下一笔可贵的学术财富。  相似文献   

15.
16.
由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山西省社科院合作,侯殿龙、孔繁珠主编的《山西百年留学史》、《山西百年留学画册》目前已正式出版发行。山西较大规模官派留学活动起始于20世纪初,直到今天,山西省仍在筹资金源源不断地派遣留学生。整整百年,时空的变换,岁月的沉浮,使人们更加深切缅怀那些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留学英才,在山西近现代史上几乎每次大的革命运动,留学生都直接参与,并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满腔热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留学生志士仁人;有在民族危亡之际,愤然弃笔从戎归国抗战的热血青年。有胸怀建…  相似文献   

1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又号随园老人,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家境艰难,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离家到广西投靠巡抚幕僚叔父袁鸿。“予弱冠粤行”指的就是这事。由袁鸿引荐,三年间连中举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故云“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乾隆七年(1742)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知县共六  相似文献   

18.
19.
钱仲联的诗作,出入百家,植骨杜韩,涵情义山,取炼于柳宗元、陈与义以下诸家,拓境于清代的钱谦益、黄遵宪、郑珍诸家,是钱谦益后三百多年来"虞山诗派"的唯一大师。  相似文献   

20.
读《美国教育史》●任钟印1978年以来,外国教育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教材的编写,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多卷本的外国教育家系列研究的出版和多卷本的外国教育通史、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基础工程——史料建设都成绩斐然。外国教育史研究的队伍正壮大起来,一批硕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