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你最近在报刊上看到过、或是在听大人们说起过“博士后”这个词汇吗?你可能想知道,这个“博土后”是高于“博士”的又一种学位吗?  相似文献   

3.
“现代”可以被视为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色的一种“文明的形式”。但这种“文明的形式”却并不与“我们这个历史时代”一起出现于同一时空之下,而是“这个历史时代”的“我们”所追求的结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节日叫做“生日”又叫“诞辰”“生辰”“庆生”“揍生日”“扎尾巴根”…………==正值得鸿鸪蛆姐的“十九”岁大寺来临之际,叫做“生日礼物”这个东东的出现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送美女礼物以博红颜一笑更是编辑部里众人的梦想,不过,现  相似文献   

5.
“恶搞”这个词用于描述一种现代文化,它通常包括所有类型的诙谐模仿。在日语中,“kuso”最初用于描述奇奇怪怪的事情和劣质品。2000年左右,这个词被引入台湾,并且迅速成为一种网络现象传至香港,而后又传至中国其它地区——中国人总是用“恶搞”这个词来表达它的意思。“恶搞”这个概念源自一种新型游戏——恶搞游戏。引入这种游戏的目的在于教玩家们如何欣赏和享受劣质游戏——例如学会欣赏游戏中一些无法忍受的错误,而不是为此而觉得沮丧。这种理念很快便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6.
德育何在——走出当今高校德育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德育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即“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这个命题在理论上澄清了“德育何在”的问题,在实践上为“如何德育”提供了一种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的“文”到底做何解释?这是个老问题,但这个问题的实质涉及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性问题。几十年来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地不知说过多少遍,有的说这个“文”是“文字”,有的则说是“文章”,另有人说是“文学”,近来又有人说是“文化”……我想,这个问题之所以许多年纠缠不清,主要是由于我们一元化的思维习惯使然。多年来,我们思考事物凡事只认一种状态,只承认一个中心、一种想法、一个答案、一条途径、一个方向、一种理论,等等。就上述纷争来看,其实都是在字面上死扣,并未深入到语文教学的深层去研究,也无多大的实际意义。我以为,除了“…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我得到了“女汉子”的称呼.我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女汉子”是一种精神,打不垮的精神;“女汉子”是一种责任,担当的责任;“女汉子”是一种气势,直冲云天.  相似文献   

9.
王倩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163-165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渊源,人名也不例外。人名由“姓”和“名”组成,本文从“姓”和“名”孰重孰轻这个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1.
看到作文材料,我首先想到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但仔细一琢磨,材料中的“隐”又不同于“韬光养晦”。这个“隐”,是一种更智慧的“隐”,它的背后是关乎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五种意义上使用着”教育“这个概念,对”教学“也有三种误解;但是从我们对”教育“和”教学“的”科学“定义来看,作为一种活动的“教育”,在内涵上和外延上与“教学”是相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有的所谓“教学设计”仅仅具有“成就”教师的意义:是一种“精彩”的表演,一种“有效”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一结束,其意义也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老师的这种“调动”.  相似文献   

14.
张瑜 《河北教育》2010,(5):43-43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当你问学生“牛肉”这个单词怎么说时,他不知道;但是,当你读出“beef”这个单词时,他知道是“牛肉”。还有一些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哑巴”英语。  相似文献   

15.
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 “谢谢”这个词现在差不多被空心化了,听起来有一种日本式的言不由衷.它和“再见”这个词一样,成为聊胜于无的示意.好像在喝光的可乐瓶装进白开水,再喝有一丝遥不可及的可乐味一样. 感恩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  相似文献   

16.
我教《促织》一课时,文中“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句,“蹄躈各千”课本注为“即是二百头”。这个注解没有问题,可是学生却提出用“牛羊各二百头”来表示不是很明白易懂吗?蒲松龄为什么偏要用这个难懂的词句来表达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原来问题是这样的。蒲松龄所借用的这种表达方式是汉代所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在两汉时期有两种量词的表达方式并存着:一种是“语法称量法”,一种是“词汇称量法”。所谓“语法称量法”,就是指量词在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本来的词汇意义,只表单纯的语法意义,如:“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者千枚……”(《史记·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与学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中,“教”这个外因应力求使“学”这个内因产生一种能动力。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充分落实在学生“学”的能力培养上。正如古人所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在自然教学活动中,如何巧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会学呢?  相似文献   

18.
<正>“已知的诅咒”这个词是笔者生造的,用来说明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因为已经提前知道了答案,而无法再假装不知道,从而无法展开如“不知道答案的学生”那样的尝试与发散性思维。这个词笔者用了好几年,和这个词对应的还有“未知的鸿沟”。“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词,是表达“意”的工具。“生造”一个词不是为了异举而名高,而是为了表达一种已经在笔者头脑中生成、  相似文献   

19.
多极同一论     
“极”这个词有极端、顶点、限度的意思。但在哲学里的含义略有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极”理解为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运动着的要素和力量,这个“极”既表示这些要素和力量,又表示这些要素和力量的运动方向,因此这个“极”所表示的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宗明霞 《考试周刊》2011,(52):237-238
当今社会,各种审美观点融合交汇,"伪娘"是一种现象,一种凸显自己特立独行、为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现象,只要不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种存在就无可厚非,谁也没有权利指责,毕竟如何展示自己是个人的自由。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对“伪娘”却心存忌讳,生怕自己的宝贝被套上“伪娘”的帽子,在这里我们不对“伪娘”这个名词加以褒贬.但是对于这种现象.现代年轻的父母应该深思“性别意识培养”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