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2006,(12)
为展示五六十年代留苏学子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献身的伟大情怀,勉励青年海外学子回国奉献报效祖国,10月18日,为期一周的"学子之路——留苏同学历史图片实物展"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200多名留苏学长参加了当日上午的开幕式。据介绍,1948年,中国共产党派往苏联的21名留学生,是即将展开的新中国留学大军的先遣队。我国有计划、大批量地选派留学生工作,始于1950年,止于1964年。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向苏  相似文献   

2.
张泽宇 《历史教学》2004,2(12):19-24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凡 《留学生》2011,(2):54-55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起,陆续成批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的高等院校留学。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留学生的派往地,都是属于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及东欧诸国。直到1964年,中国才第一次成批地向西方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07,(1)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学生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献身的伟大情怀,勉励青年海外学子回国奉献报效祖国,2006年10月18日,为期一周的"学子之路——留苏同学历史图片实物展"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近200名留苏同学参观了当日上午的展览。据介绍,1948年,中共中央派往苏联的21名留学生,成为即将派出的新中国留学大军的先遣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开始有计划大批量地派遣留学生。1954年-1956年为派出高峰期,平均每年2000余人。20世纪60年代初,派遣人数逐年减少,1964年停止派出。历时十三年,中国向苏联选派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共16000余人。本次展览分为"留学报国、振兴中华","期望、关怀、学习、奋进","中苏友谊,源远流长"等主题,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记录了五六十年代留苏学生在苏联学习、生活期间的点点滴滴。1954年-1959年,留学苏联哈尔科夫畜牧学院现年72岁的马任骝说:"看到这些图片和实物我很激动,又想起了在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援助最多,同时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暗中奉行另一手策略,先后与日本及英法美等国私下交易,不惜出卖中国的利益以维护苏联本国的利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苏联的政策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最终中苏关系伴随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7.
苏联与中国革命有着复杂的关系,共产国际解散后,苏联继续发挥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本文试从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爆发前,解放战争时期等三个时期苏联的影响,历史的看待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讲武堂办学历史的回顾,在云南讲武堂就职的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起到重大作用,对中国革命及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对我们的反思和启示、海外留学生对现今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建设而言,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10,(8):18-19
7月6~9日,应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国家旅游局观光协会的邀请,在韩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组织留学生参加了为期4天的“第四期韩国历史文化观光遗址”探访活动,来自延世大学、世宗大学、启明大学、光州女子大学等10所院校的在韩中国留学生20余人参加了本次探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1,(7):13-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又一次留学浪潮转向苏联,共产党内新一代留学生聚集在十月革命的故乡。当时,列宁领导的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和楷模,并为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以推动世界革命运动开展。1921年4月21日,苏联在莫斯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其中的外国班设有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等。  相似文献   

11.
<正>完善历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常见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代俄罗斯格外迫切。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转变让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审视以前的社会发展,以及祖国和国外的历史。本文将简要论述在苏联解体后的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最近三至五年内的俄罗斯中等教育阶段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内容的叙述。一、普京总统与新版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学者、历史教师和教学法专家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但却出现了三次留学潮 (清末民初、五四之后、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和五代留学生 (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2 0世纪 30年代前后及 5 0年代、80年代 )。这些留学生 ,特别是留美生 ,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 ,有关留学生、尤其是留美生的专著并不多。令人高兴的是 ,天津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李喜所教授等撰著的《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一书 ,不仅填补了留美生历史研究的空白 ,而且新意迭出 ,独具学术个性。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突破了单一的叙述留学生学习、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批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始于1951年。到1065年,向苏联派遣八千四百多名留学生。这阶段是我国建国之后出国留学工作的“先河”,在新中国的派遣留学生工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和借鉴五、六十年代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经验,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出国留学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全面抗战的早期阶段(1937-1941),苏联援华物资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的疯狂军事进攻、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联接苏联的唯一一条国际陆路交通要道,西北公路在运送苏联援华物资、沟通中苏联系方面,有着其他国际交通运输线所不具备的政治、地理优势。西北公路将大量的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转运到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动脉,其历史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这里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1938年广州、武汉等地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停止战略进攻势头的日本为了尽早从中国战场脱身,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方  相似文献   

18.
金秋时节 ,在古典而又现代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召开“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意义深远。 1 980年代以来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关论著层出不穷 ,无论是研究成果 ,还是研究队伍 ,已经相当可观。为了推动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国外有关中国留学生的研讨会时有举办。近年来 ,我曾往日本东京、荷兰海牙、英国诺丁汉、美国纽约等地参加过数次中国留学生研讨会 ,收获很大。相比之下 ,我们国内这方面的研讨会还从来没有举办过。徐州师大在徐州市政府尤其是徐校长和杨副校长的具体支持下 ,经过周棉教授和安宇…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60年前为国家、为抗日战争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烈们和为日本侵华战争而死伤的同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记住那段历史,特别是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更要牢牢记住那段历史。历史是民族的根,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指南针。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  相似文献   

20.
王初阳 《留学生》2010,(12):58-59
在罗马尼亚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具体是由当时的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国际部负责关照的。罗劳动青年联盟的中央领导人在1949年和50年代初期.曾几次赴华参加国际会议或进行访问.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复苏和人民昂扬的精神面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对首批公派来罗马尼亚高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十分爱护,关怀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