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末期,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其中又以赴日学习法政科的学子居多。那些留日法政学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自身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其思想和行动直接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2.
后乐寮,一个中日合璧的名字。后乐寮,东京的中国留日学人之家。对于后乐寮,有过留日经历的学子们大都比较熟悉。后乐,取意“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似文献   

3.
4.
5.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研究张謇与辛刻革命的关系,对于了解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的表现,把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言行特点可概括为三点:1、对辛亥革命由抵制到接受;2、对孙中山由“谨当竭所知能,以酬眄睐”,到在孙袁之争中偏向袁;3、在辛亥革命后继续兴办实业、教育和文化,为民国的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组织了由在日华人教授、研究学者、留学生30多人参加的,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10,(3):20-20
1月28日下午,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司长一行在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召开了留日学人座谈会。留日同学总会、留日博士协会、支援西部博士专家团、留日科技者同盟、留日汽车工程师协会、留学生代表以及教育处全体外交官近50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孙建明主持。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9,(4):18-18
2月14日,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组织了由在日华人教授、研究学者、留学生在内的30多人参加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12日,由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和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共同举办的"第13届留日学人与21世纪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成功举行。百余名来自日本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华人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中国同盟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于高层在革命宗旨上久存分歧,加之无严格的纪律约束,以致革命成功后,内部迅速分裂,无法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部分领导成员的腐朽堕落和官僚化倾向,对民众的漠视,使其日益丧失革命性、先进性,使执政的社会基础变得十分脆弱,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和新生政权的夭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为了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学生赴日学习。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学习,始于1905年,此后又于1906年、1908年派出两届共100余人赴日学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曾派出少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海军。尽管这批海军留日学生人数及其影响远不及当时留英、留美海军学生,但是作为中国海军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海军参加此次革命的主力;参与近代海军的日常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参与东北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对东北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参与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的建设与探讨,对中国近代海军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神州学人》2010,(10):18-18
8月28日,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召开留日学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来自东京地区大学及各学会团体组织的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孙建明公参及教育处部分外交官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文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挑战、传统应对方式失效的情况下应运而起的,确立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方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孔子与儒学的创立,以及秦始皇与大一统帝制国家形态的创建,构成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三大瞩目现象。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民族革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带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的革命,这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颁发的文件告示、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态度以及革命领袖反满思想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这些民族革命色彩是辛亥革命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同时还是辛亥革命迅速失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如果算上2011年10月份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邮票合计共有10套23枚之多(其中包括2枚小型张)。由此可见,辛亥革命作为一个重大历史题材,其发行邮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辛亥革命题材邮票的发行折射出这场革命所具有的伟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民主中国的创建者;胡适在相当的程度上,赋予了这个新生的中国以学术上和语文上的新意义。辛亥革命若不能继之以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所创建的民国将少了许多新意和光彩;而胡适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若没有辛亥革命成功在前,其收效和影响也绝不至如日后之神速与深远。孙中山和胡适,—主政治,—主文化,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本文拟在这个框架下,就胡适中英文的著作,来审视他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0世纪早期中国历史上相继发生的两件大事。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部分社会条件,从实践上锻炼了中共早期的部分核心成员,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提供了重要经验教训,同时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辛亥志士的未尽事业。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10,(1):18-18
2009年12月6日,由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和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共同举办的“第12届留日学人与21世纪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日本昭和大学成功举行。100多名来自日本各大学的华人学者和专家以及留学生参加了研讨会,介绍各自研究的最新动向。此次研讨会旨在促进留日学人之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