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诗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推敲词语,以吃透诗意,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人遣词造句的奥妙。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位老师教《泊船瓜州》,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有位学生提出:“假如我是王安石,就把‘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改为‘圆月’。因为‘圆月’既说明月亮明亮,又象征诗人渴望全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刊登的《"除"与"除以"之我见》一文,觉得张维宁老师说的"应该把‘除’与‘除以’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我实不在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北宋严重的财政危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青苗法"刚一提出就引起朝廷的颇多争议,且后世对"青苗法"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试从"青苗法"提出的背景、具体措施以及实施的结果三方面对"青苗法"的敛财性特质进行分析,以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王安石变法。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5.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  相似文献   

6.
《散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我们几次朗读了相关文段.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文本在标点运用上的问题:"老师,你看,第一段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用了逗号,其实用顿号也完全可以呀.还有,第三段的‘太迟"太迟了’之间,第八段的‘慢慢地’‘稳稳地’之间也可以改逗号为顿号的."好发现,我乘势鼓励:"连标点符号也注意到了,真可谓用心读书啊.大家可以就此谈谈,为什么作者爱用逗号呢?"  相似文献   

7.
《兰亭集序》教学,只剩一个"课堂质疑"步骤了,我习惯性地问:"大家还有别的疑问吗?" 话音刚落,语文科代表站了起来. "老师,刚才解析精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时,您只重点强调了‘一’、‘齐’的用法,我觉得‘固’字也很重要,而且如果按照课本注释‘本来、当然’讲,有点不通,不如解作‘确实’、‘的确’更为通顺."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州王佑军老师提出评价新课堂的尺度:"要由教师‘告知’的教学变成学生‘感知’的教学。"又言"告知的课堂一定是简单的重复,感知的课堂能异彩纷呈。"(原载史绍典著《语文与生活》之《语文课改面面观》)读之,感受到老师们变"讲堂"为"学堂"的深情,但对其过于凿凿的言辞,笔者有自己的想法:"告知"的课堂和"感知"的课堂真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语文课堂真的要与  相似文献   

9.
拉尔夫·泰勒以四个"泰勒问题"建立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架构——泰勒原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十年的今天,重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并以之为鉴,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反思很有必要。它将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生成’与‘预设’"以及课程评价的"‘一元’和‘多元’"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个教学镜头让我难忘——一个男生在语文老师面前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到"自缘身在最高层"就卡壳。老师笑着说:"是不是又想起‘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记得拿不准的时候先想第一句,是‘飞来峰上……’,第四句就是‘最高层’。再试试!"结果这同学很快就背会了,而且再没错过。这位老师总让我联想到医生。因为她敏感于学生的学习"病况",并快速诊断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生迅速战胜"病魔",这与医生行医何其相似!广义而言,每  相似文献   

11.
“穿凿”     
“穿凿”,是有些读书人好犯的毛病之一。即使如宋代的大学问家王安石也难免,苏东坡为此还“调谑”了他一番,事见《调谑编》: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疑为‘反’)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相似文献   

12.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有一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多少年来皆被视为神来之笔,脍炙人口,称作“炼字”的楷模,极富独创性的佳作。最早记录王安石这一炼字故事的是洪迈,他在《容斋随笔》卷八《诗词改字》内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家里藏有作者的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2011年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主讲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更是奇葩绽放,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程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亦是笔者心仪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二期发表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刊登的《“除”与“除以”之我见》一文,觉得张维宁老师说的“应该把‘除’与‘除以’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我实不在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查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卷15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引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8“诗词改字”条下所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改字情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相似文献   

16.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6期刊载了夏云陶老师《如何确认“反复”手法一从一道高考模拟题谈起》一文(以下简称夏文),文中认为某地高考模拟题中“俄乌‘斗气’致欧‘断气’,三方何时‘和气”’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此论断,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夏老师和各位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我最怕教散文。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似乎最常见,它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却最多变,如何立足文本特质和学情特点教好手头的散文?如何做到既有情,却不一味流于"说"情而脱离"读"文字呢?这都是困扰着我这个新教师的事。师父陈智峰老师曾提出:"怀人散文贵在‘传真’,重在‘传神’,而旨在‘传情’。"我深以为然,并以此为索引展开了本次的《老王》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第1·2期《教学不应唯教材》一文后,我想与作者黄志辉老师商榷。黄老师在文中引述了《中国石》里的这样一句话:“我们俩都很高兴,又挑选了肖形的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并分析说:“这句话言下之意就是,台湾、海南不是中国的领  相似文献   

19.
邢雯芝 《现代语文》2006,(11):111-11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丈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相似文献   

20.
语文九册《大仓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大仓老师先后板书了“自己”等七个词,显然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用来称呼自己”的单词。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使用概念,大仓老师所板书的那些词并非都能用来称呼自己。“鄙人”是旧时用于自称的谦词;“咱”和“俺”都是方言中的自称词,它们与“余”一样,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