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的力量     
我到哈佛读研究生的第一年很幸运.有全额奖学金.可以让我-心一意地念书。第二年就没有那么惬意了.只好向校方申请助教奖学金.即替教授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递了表格后,我心中就七上八下地等候消息。  相似文献   

2.
唐厚梅 《留学生》2010,(8):48-48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学年即将结束时.我对自己所任教的高一学生说:“我们一年相处下来.马上就要分文理科了.读理科的同学.我再也教不到了.不管你读文还是读理.我有一个请求.  相似文献   

4.
感谢世明教授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为了不占用大家时间,我就谈两个感想。第一个是我觉得世明教授的这部书开启了经济法学研究的一个先河。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他另外的两本书,一本是他翻译过来的费肯杰教授的著作,另一本是经济法学说演变那本。在读的时候我就觉得,他  相似文献   

5.
清华往事     
近日翻读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一书,中间的称谓问题引起了我的一些注意,譬如,在1928年时。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罗家伦为清华校长,罗家伦聘请“我(冯友兰)为哲学系教授兼秘书长。”首先是教授,尔后“兼”秘书长.这秩序在今天看来有些颠倒。  相似文献   

6.
铁桦 《小读者》2013,(4):5-6
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来自美国的帕垂特教授。他给我们上英语课,每次进教室他都笑嘻嘻地拖着个带轱辘的旅行箱,那里面装着我们课堂需要的教材和我们上交的作业。在帕垂特教授带来的教材中,有一本他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教材,我们称它为“黄皮书”。  相似文献   

7.
罗尔夫·穆勒(Roll Mueller),德籍仿生物理学专家,2005-2008年被聘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全职教师;2008年,获得山东大学“泰山学者”荣誉称号。他加盟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时带来了经费达30多万欧元的欧盟资助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定型智能生命启发阵列系统(CILIA)。该项目历时四年半,已在穆勒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同时,穆勒教授还承担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蝙蝠耳轮和鼻叶推导仿生自适应波束模型的研究”,为山东大学乃至全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科方向——仿生声纳学——一个既与基础科学相关(集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又有着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学科。穆勒教授于2008年10月受聘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后,仍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指导山东大学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推动双方人员交流、科研合作、远程教学、联合培养、语言训练等学术交流与合作。在2010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颁奖大会中。共有50名外国友人获奖,穆勒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为深入了解这位德国学者的研究经历以及山东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交流现状,本刊专访了罗尔夫·穆勒教授。在访谈中,穆勒教授指出。在山东大学的教学经历坚定了他在中国开展研究的决心,并认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与山东大学之间的教育合作是切实有效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体会到不同国家的高校各有优势,应立足本国,取长补短;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搭建国际平台,开展联合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国际化的背景经历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快速学习新事物是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关键素质;研究能力重于应试能力。语言成绩并非出国留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考研的时候,我很早就和一位教授联系,请她收我做她的研究生。她当时说考她的研究生的人很多,能否招收我不好说。当时我执拗地觉得自己好好复习考个高分还怕她不要我?认真地复习,拼命地准备,考了院里的第二名,以为那位教授能接收我。那位教授找到我,列举了若干理由,反正就是没法让我读她的研究生,说把我分给了另外一位做学问做得很好的导师。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9日下午3时.午后明媚的阳光中我正在准备一份会议材料。突然收到师母周梅珍教授的一条手机短信:顾黄初先生已于3月9日上午8时10分不幸与世长辞!巨大的悲痛顿时如潮水般向我袭来,我捧着手机的手一直抖个不停.因为我的手机中所存的正是顾先生的号码.“联系人”也正是他自己,现在却像是由他自己来告诉我这个惊人的消息,我一下子难以接受。反复读着那条短信,我不知道如何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惊慌失措中,我用颤抖的手按着键盘。给师母回了短信:“晴天霹雳,痛失吾师!”  相似文献   

10.
徐敏辉 《语文天地》2009,(11):23-24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谈起往事时.曾经说过,20世纪20年代,他在北大读书时,教莎士比亚戏剧的是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老师就让他们读莎翁作品.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几个月里,我先后两次读了现任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高闰青教授的新著《河南省农村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前次读的是本书的书稿,读它是要为这本即将面世的著作写一篇"序",这次再读则是要为这本著作写篇书评,作点  相似文献   

12.
张正直 《陕西教育》2005,(10):31-32
在省城读高中时.我常去相邻的一所华侨中学找我的一位小学时代的朋友玩。朋友在那所中学里读高二。他所在的班里有许多留学生.多是来学汉语的。通过朋友.我认识了一位叫山田音子的日本女孩。  相似文献   

13.
读《语文学习》2011年11期王荣生教授提出的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的标准(《语文学科知识概论》).大受启发。我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有另外两项基本的标准,一是具备阅读的习惯.二是具备写作的能力。缺少了阅读和写作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语文教师还有什么呢?放眼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少教师只通过网络资源或现成的教案,进行亦步亦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璇 《红领巾》2009,(9):I0011-I0011
我的家乡在栾川.是栾川赋予我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是栾川的水给我以灵性,是栾川的山给我以筋骨。读栾川的水和山.便是读可爱的栾川。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述:我本来是要出国留学的,那是我在三年级进入课题组,一位来学校访问的美国教授很赏识我,答应我毕业时可以直接给我奖学金去他那里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洪涛 《教学随笔》2007,(10):18-19
最近参加赛课,教授的是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一的一篇文章《大地重现》。这篇课文属于“寻找精神家园”专题,由四篇文章组成,分别是《大地重现》、《窃读记》、《我的精神家园》、《站着读与跪着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渎.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学生练读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是泛读.可以是引读。也可以和学生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比赛,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天读了朱永新教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让我对朱永新教授有了独特的认识。透过他的文字,我看到的不是他各种教授头衔的显赫,也不是教育官员的权威,而是他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深刻洞悉,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他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揭露了当前基础教育中的这样一个现状:  相似文献   

19.
我的德国朋友Ingrid.教授任职资格论文通过后.只用一年时间即获得最高级教授职位——C4位置.就如同我国的破格提升:可她没掌握任何一门外语。这不由得令我深思。仔细分析德国的教授聘任制度.可看出外语水平的高低与教授评聘无关。  相似文献   

20.
汤云玉 《教师》2014,(12):112-113
潘新和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如果不能落实到写上是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浪费。”他指出在以往的“阅读本位”的语文教育观下,实行的是“为读而读”,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读与写脱节,只是满足于读懂课文..这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源.而在“写作本位”的观念下,教师们认识到阅读应指向写作,为写作服务,在这一观念下的教学模式是“为写择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