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近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产生巨人的时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先知先觉”的进步的志士仁人,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则是其中的代表,而魏源又是他们中间很有特色之一员。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思想者,他率先为近代中国指出了一条几乎可以避免近代中国遭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的发展方向——“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讲授中国近代史后,将近代学习外国的各种派别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成《四州志》、《华事夷言》等书,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史地知识的最初书籍.他是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他所说的“长技”是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学习的目的是驾驭外国人,以维护  相似文献   

4.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初期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设想 ,可分四个方面内容 :1.在虎门外建西式造船厂、火器局 ,仿造洋式舰炮 ;2 .组建用洋式舰炮装备的新式水师 ;3.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 ;4.鼓励沿海商民设厂造船械及其它民用工业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暗合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题——反抗外来侵略(“制夷”)、实现现代化 (“师夷长技”) ,因而也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救国方案、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本文肯定了魏源可贵的探索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设想因时代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陈荣春 《考试》2010,(12):35-38
一、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1.近代科技发展 (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仿造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以夷款夷”是《海国图志》写作目的之一,也是魏源“夷务”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史学界却鲜有注目。“以夷款夷”作为魏源重要军事外交主张,是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救亡图存的经世致用思想之高度升华。它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向中国发动的一场“极端不义”、“海盗掠夺”的侵略战争。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开端,此间,中国人民发扬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体现了全民性抗战的特点;同时鸦片战争又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起点,它突出表现在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改革派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国近代进步的志士仁人开始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势力的棋入,西方各国使用多年、业已成熟的股份经济制度舶入中国.中国股份经济思想由此发韧,并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一个新“热点”。对中国近代股份经济思想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试图以近代杰出思想家的观点为单元进行评述,以期对近代股份经济思想作一鸟瞰式观照,把握其演变的大致脉络。一魏源──播种“公司”火种的先驱.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张学习、采鉴西方股份经济制度的思想可上溯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启蒙思想家魏源。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经济主张。他极力反…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界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开创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谋求国家富强的先河。他对内政的改革,别特是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出不少有益的见解,颇多可取之处。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濒临灭亡的末世,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魏源敏锐的察觉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已对中国造成严重的威胁,“鄂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思想是魏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元。魏源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极不和谐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远超前人和时人的变革主张,引领了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全新风尚。无论是其除弊安民的变革主张,还是其“师夷长技”的近代意识,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重建康乾盛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14.
邵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有不少的风流才俊,志士仁人从这片古老的土地走出,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作出理性的思考、改写和推进了历史的进程.魏源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魏源提出了经世致用、与时俱变、"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主张.他的<海国图志>,"创榛辟莽、前驱先路",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思想形成了湖湘文化的内核,至今仍是我们变革图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文化成果.传承魏源文化,就要思考魏源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 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大朝大国”、“华夏中央” 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天朝大国”、“华夏中央”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话说魏源     
魏源是近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一生主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和思想理论研究活动,能诗文,风格遒劲,遗著约700万字,为我国学术界重视。在《圣武记》和《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新风,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教育了一代有识之士,他们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曲折坎坷的救国探索。魏源就是这艰难历程的少数先行者之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出发,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魏源(1794—185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慷慨热情的爱国志士和经世致用的渊博学者,同时又是一位多才而勤奋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作为我国近代的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他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魏源的文学活动往往被其政治和学术的声誉所掩,致使对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的研究,或尚付阙如(如文学思想);或语焉不详(如文学成就)。有鉴于此,本文试就魏源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作一些探索和补充,希望引起同道者的注意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