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写什么?这是个老课题。从第一届新闻函授开办之日起,我们就多次说明,一年的函授学习,时间并不长,主要应当学习两个本领,或者说,为解决两个问题打下一点基础:一是知道写什么?二是知道怎么写。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些。按照思维规律和办事程序,只有首先明确了要做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考虑怎么做。这好比盖房子,首先要确定“盖什么”(是楼房还是平房,是中式还是西式,是商店还是宿”舍等等)然后才进入“怎么盖”(设计图纸,筹备材料,确定工期,精心施工等等)。就写作的全过…  相似文献   

2.
调查报告与消息、通讯、言论等都是新闻传媒和新闻报道经常运用的新闻体裁。这些不同的新闻体裁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既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就如同枪刀剑我斧销钩叉十八般兵器各有自身的性能和威力一样。从日常工作和生活来看,调查报告有广泛的实用性。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搞调查写报告。有的函授学员由于没有重视学习写调查报告,结果,事到临头,弄得抓耳挠腮狼狈不堪后悔不迭。从实施和强化舆准的指导性来看,调查报告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亲笔撰写过许多不朽的调查报告(例如,著名的《湖南农民…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软新闻”?怎样写好“软新闻”?这里面既有新闻理论问题,又有新闻写作问题。一次点评不一定能说清楚。为了认真地进行业务探讨,我们先请大家看一篇学员习作。老挝山羊归国记1994年5月14日上午8时。晨雾笼罩下的西双版纳边防某团“零公里”哨所。此时,中央电视台驻成都记者站的普晓东\关飞二人正在精心地拍摄一个象征中老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历史性画面:老挝帕卡检查站站长向旺通一行四人正在同中国驻军领导和哨所官兵挥手告别;8只膘肥体壮的白色山羊和四只可爱的小羊羔在老挝官员的驱赶下,正一步步朝老挝国土上走去,它们不…  相似文献   

4.
每届函授,都有一些学员初学新闻写作时,总是急于求成,很想一步登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新闻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渐进过程,浮躁不得。有道是一镐头招不出一眼井来。正确的态度是,跨进新闻的门槛之后,老老实实地钻研教材,兢兢业业地勤奋练笔,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是了。我们说新闻写作不要企图走捷径,并不等于没有事半功倍的办法。根据多年函授教学的经验,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有助于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所谓写身边的人和事,指的是写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提倡初学新闻写作从这里起…  相似文献   

5.
第6届新闻函授开学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已经收到新学员寄来的习作近300篇。有的学员甚至在报名的同时就附上了习作。这种渴望尽早跨进新闻的门槛而积极练笔的精神是可以理解的、请学员们放心,这些习作,我们是会认真阅读并提出参考意见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诚恳地指出,这些学员为免太着急了。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粘粥,一镐头挖不出个并采;很多事情想快反而漫,所谓欲速则不达。凡事都得循序渐进,方能稳步提高,学习新闻写作,自然也要遵循新闻的写作规律。今年我们编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你还没有来得及…  相似文献   

6.
写新闻(包括写一切式样的文稿)一定要看接受对象,并且根据对象的正当需要“投其所好”,满足这些读者的健康阅读欲望。这是写好新闻的必由之路.或者叫普遍规律。话仅仅说到这里,还不能算周全。这里还有一个新闻载体和新闻传播的问题,即你写的这篇新闻准备送到什么地方发表,读者的覆盖面有多大。比方讲,是准备寄到全国和全军中央一级报纸(或电台),以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为对象呢,还是准备投向省地市(县)和军区一级报纸(或电台),以某些地域和部分官兵为.对象呢,抑或准备供本单位本地区的报纸采用,接受对象自然也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根据同一素材写了两篇习作:一是动态消息,一是简讯。起初,我写的是近300字的动态消息。在送审时,新闻干事说太长,像这样不甚太突出的事件只能写个简讯之类。于是,就又改成了不足百余字的“豆腐块”。虽然我改成了简讯,但总觉着不过浪,总觉“豆腐块  相似文献   

8.
9.
一稿两写或多写并不是新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函授通讯》上曾多次采用一稿多写的方法,组织学员评论并改写习作,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第3届新闻函授期间,一个学员写了一篇短新闻,标题是《野火无情人有情》,原文如下:本报讯1月14日上午,驻周村某部四连二班的同志在训练中,发现黑山山腰有一团山火正以猛烈的火势向山顶延伸,全班同志在排长王林同志带领下奋力抢救,迅速十「灭了山火,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上午10点多钟,忽然有人呼喊:“失火了!快救火哪!”急促的喊声,惊动了此时在山下训练的二班全体战士。“停!救火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报纸“独家新闻”的优势,也为了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各报社对通讯员和作者都有一个要求──不准一稿两投。一稿两役或多投,对作者来说,可能一时间获“广种多收”之利(如果被发现,报社就要亮“黄牌”或“红牌”,得不偿失),但对报社和广大读者来说,却是弊端甚多。因此,大家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不要一稿两投。如果不是投向新闻单位的稿件,而是自己学习新闻业务的练笔之作,我们认为一稿两写(或多写)倒是值得提倡的。一稿两写(或变换新闻主题,或变换新闻角度,或变换新闻体裁等等)的好处是,作者可以在多…  相似文献   

11.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12.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员觉得军营直线加方块,整天出操上课,生活工作机械单调,看不到有什么新闻可写。可是,同样的环境和条件,有的学员却能抓到不少活蹦乱跳的好新闻,而且,有的新闻写得还相当不错。这是什么缘故?面对差不多的情况,为什么有人熟视无睹,捕捉不到新闻,有入目不暇接,经常抓到“活鱼”呢?两者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新闻眼”。正如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些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的学员,并不是靠撞大运“瞎碰”,而是比别人观察敏锐罢了。比如,立功——报喜。这类事平常得不能…  相似文献   

14.
教务处老师:你们好!11月23日,我连对9名即将退伍的党员发展对象进行民主选举。原决定产生2名党员,可选举结果没有一个人通过支部得票过半才能填表的决定。支部开党员会讨论决定,不予填表。这一决定公布后,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老兵辛辛苦苦干了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退伍时应给予照顾,完成他们入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连队这样做有他们的目的。听了同志们的议论后,我收集了一些材料带着大家共同的想法去采访了连队主官和两个站长。他们认为:选票不过半,说明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印象还不具备一个党员的条件,说明他们还不成…  相似文献   

15.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学员也许要问:正面报道哪来的负面影响?什么样的正面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什么叫正面报道?至今尚未见确切的、科学的、权威的定义。新闻书籍也未见专题叙述。但是,新闻从业人员,从编辑记者到通讯员,倒是把它当作专业术语,常常挂在嘴上,一说,彼此便沟通认识心领神会。通常说的正面报道,其实是报道的角度问题,即从正面报道客观事物(有时简化为报道“好人好事”);引申开来,包含有宣扬新事物,展示光明面,歌颂正义,褒奖先进等等意思。正面报道既然是个报道的角度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16.
先请学员们把这个概念弄准确,否则,讲的入和听的人就可能想到两岔去。我们说反常的事物有新闻,重点在“有”。因为有,所以就可以去发现、探索、寻求,就可能写出好新闻。但“有”并不是“是”,如果说反常的事物是新闻,把反常的事物同新闻划了等号,那就错了。不仅写不出好新闻,还可能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探讨新闻写作必须采取的认真态度。什么是反常的事物?所谓反常的事物,指的是一些不正常(或者叫失去常态)的事物。这种现象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处可见。比如气候反常、灾情反常、观念反常、处置反常,等等。这些反…  相似文献   

17.
新,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喜新,是读者的普遍心理。求新,是采写新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闻教材和新闻专著在论述“新”的时候,大都强调两条:1、从时间上讲,事实的发生和变动,越近新闻价值越高。近到事情发生后几分几秒就能捕捉到并发出新闻(有的事情出于其他考虑,做了不说,或晚说。但这不是普遍规律八人从内容上讲,“首次性”的事物最可贵,新闻价值最高。不少学员(特别是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学员)认为,书上写的和别人说的这些道理,尽管是十分正确无庸置疑的,但是,实践起来却不难了。因此望“新”兴叹:一个连或一个团的范围虽…  相似文献   

18.
老师:12月15日上午,我们军长冒着风雨驱车几十公里到我们部队看望新兵。这事感动了我,当天进行采访,晚上整理好稿子。第二天去审稿时,首长说军一级干部少报道,最好不报道。听这话,就知审稿(盖章)无望。三天来我心里很不安,反复逐句通读稿子,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写下的都是真情实景,要说这篇新闻真实否,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这篇稿子我觉得素材很好,有新闻价值。在此烦老师审阅一下,如不能报道军一级干部。就算了,稿也不退了。(稿子附后)敬礼!编安!学生:李容将军,来到新兵班12月15日。风,呼呼地刮;私哗哗地下。上午11时…  相似文献   

19.
学员们一向喜欢写人物通讯。这种新闻体裁虽然不难驾驭,但是,要写得很好却也并不容易。不少学员写的人物通讯还欠火候。写作方面的毛病比较多,一次点评也不可能触及很多问题,今天侧重研讨两个问题:起点太低人物“站”不起来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浅到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写人物通讯也应该在这个规律指导下,占有素材,提炼主题,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可学。写作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违反真实性原则,从某种需要出发,编造情节任意拔高,个个都是“高大全”人物,使广大读者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这样写,不仅歪曲了…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和新闻写作,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技术性,增强思想性。这个意见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很长时间以来阅读学员大量的新闻习作逐渐形成的。所谓技术性,指的是报道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偏重于从技术方面、从次要方面决定取舍,没有从政治上、思想上,从重要方面考虑得失。这就是平时常说的,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实不见虚。这当然不是说,作者主观上有意地避重就轻舍本逐末,而是缺乏从政治上、思想上大的方面周密思考的结果。这个缺点,表现在宣传科技成果、工程建设成就以及好人好事等报道方面尤为突出。这里先解剖一个实例。一位学员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