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终身道德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富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97-102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社会服务学习”是一种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社会服务学习”集中体现在对道德自我认同的影响上。参与“社会服务学习”是学生道德同一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影响的道德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4.
5.
6.
提高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促进成人终身学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是当前各国教育、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问题之一。各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各种举措大都围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人们对终身学习的参与展开。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应有三个基本条件: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当个体具有终身学习的动机和能力时,所提供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方能被有意义地利用。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支持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要求新的学习模式“数百年来 ,把人生分成两半 ,前半生用于教育 ,后半生用于劳动 ,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 ,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 ,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2 1世纪已经到来 ,世界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据有人估计 ,19世纪 ,人类社会的知识量每 5 0年增加一倍。 2 0世纪每 10年增加一倍。而当今 ,3-5年增加一倍。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 ,使得一些发达国家 (如美国 )已经率先进入了知识社会 ,即知… 相似文献
8.
终身道德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潮在德育领域的新发展,是德育的一种新思维。根据终身道德学习的含义,文章从终身道德学习的时代必然性、终身必要性、主体可能性和生活可行性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终身道德学习是个体在其人生历程中,通过不断内化社会价值和建构个体品德,从而终身不断地追求其道德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维。终身道德学习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角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即教师应从道德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平等对话者:从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从道德理论的灌输者转变为终身道德学习的方法给予者。 相似文献
10.
洪丽颖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5-50
自我学习对现代职业人的终身教育具有导向意义,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自我学习课程十分必要。自我学习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主动学习”“明确学习动机、制定学习计划”等多个专题的理论和项目任务实践;课程教学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该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行为模式,明确终身学习的目标和途径,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Ruth Deakin Crick Patricia Broadfoot Guy Claxton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2004,11(3):247-27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nitial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nd test an instrument that could identify the elements of an individual's capacity for lifelong learning. We anticip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is capacity would include a complex mix of dispositions, lived experiences, social relations, values, attitudes and beliefs and that these various factors would coalesce to shape the nature of an individual's engagement with any particular learning opportunity. The instrument that was developed—the Evaluating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was trialled with pupils across a range of ages and subject to factor analytic study. The data have proved robust over successive factor analytic studies, allo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n dimensions of learning power and reliable scales to assess these. These dimensions appear to b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efficacious, engaged and energized learners and passive, dependent and fragile learners. Whilst further, larger scale field trials will b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se early results, the findings would appear to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conventional models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论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学习、有行动的团队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彼得·圣吉 (Peter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问世后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于终身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型组织在现实社会各个层面中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各类团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以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国强 《Reading and Writing(初中版)》2007,(3)
When you see the topic, you may grow curious. Why do I say that learning is a lifelong obligation. In fact, from the time we were born, we were faced with a learning task. A baby learns how to eat, speak and walk. Afterwards he, at his six or seven years will go to school to learn reading and spelling. In the same way, an adult has to learn the basic skill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Changing No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uijnman Albert Boström Ann-Krist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ür Erziehungswissenschaft/Revue internationale l'éducation》2002,48(1-2):93-110
Drawing on material from IRE as well as other sourc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he no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came into prominence in the educational world in the late 1960s, how it related to the concepts of formal, non-formal and informal education, and how it contrasted with the idea of recurrent eduction, as promoted by the OECD. The author goes on to discuss the emergence of the broader and more holistic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it is understood. The article shows how IRE and its host institut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bate on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人”假设的道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之茂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5-29
“经济人”范畴对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这无疑是对生命存在之肯定。但“经济人”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理论假设,有其存在的限度。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做了分析:(1)“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其道德风险;(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作用;(3)“经济人”假设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生活理念体现在实践层面的产物。终身教育是全程、全态、全面的长、宽、深的教育,终身学习是“全人生学习、全方位学习”;终身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而终身学习是个体行力;终身学习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质是终身学习。无论终身教育,抑或终身学习,都旨在通过把人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尽可能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还蕴涵着教育、学习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世界里终身学习--参加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第21届世界大会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第21届世界大会在中国香港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0多名远程教育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内地的电大系统、普通高校及网络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港、台地区的代表,共计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自我关怀核心可以理解为:调节自我与自我的关系和自我控制技术使生活艺术化,形成主体性,其研究主要侧重男性经验。女性主义自我关怀以女性经验为基础,关注自我尊重与自我价值感,提出聆听自我需求。自我关怀应通过自我回归,形成伦理主体之自我,所以自我关怀的理解不仅仅是狭义的道德行为,还应广义的理解为以自我关系形成的自我存在。自我关怀可通过道德教育,培养自我尊严、自我反省来实现,具体方法有自我写作、自我叙事、自我对话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