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期待     
肖川 《中小学管理》2000,(11):41-41
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  相似文献   

2.
报刊撷英     
教育的期待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在我们成人世界里,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习惯于用对别人的“错误”、“问题”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来表明自己旗帜鲜明的立场与态度,而且是立场愈鲜明、态度愈坚决,就似乎愈能表明自己离某种“错误”和“问题”愈远。另外,我们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而往往漠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存在着的宝贵的“善端…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根据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条件等,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设计。预设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即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生成更多的对自己终身有益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生成"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诞生的一个新名词,和"预设"相对。不难理解,"生成"是课堂上随机发生和形成的各种元素。"预设"是课前预备和设计好的各种元素。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预设越顺利,生成越坎坷;生成越彰显,预设越隐藏。二者如此矛盾,是否可以择一而行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课堂就是在预设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生成。预设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骨架,生成则为新知的探究丰满了血肉。从另一个角度来谈,生成大多属于学生的"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异态类主观评注性副词"居然"与"竟然"的语用预设,发现作为预设触发词,"居然"引发的预设是真正来自可能世界的预设,"竟然"引发的预设只是针对现实世界的预设。统计结果显示:"居然"出现的频率低于"竟然",特别是在客观性的语体中更是如此。因此,在语用上"居然"比"竟然"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一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语文教育同样如此。但这情境更多的是当下的,而不是预设的。预设的情境是基于教师的,是教师立场,不是学生立场。从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关系来看,理想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坚守学生立场。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是教育教学必须经历的过程和阶段。预设是一种课前行为,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安排。良好的课前预设对课堂生成有积极影响。生成则是预设的结果,是学生需要获得的预设性发展,是预设的具体化。当然,教学实践中预设与生成常常会产生剥离现象,致使教与学经常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历史学科逻辑性、系统性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强化预设与生成环节。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相似文献   

9.
改变以教为主的预设性策略,采用以学为主的非预设性策略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文学类阅读来说,更有利于采用这种策略。确实,这种策略更有利于变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合作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知识的传递向重人的发展转变。但采用这种策略是否意味着完全不需要教师的预设呢?笔者认为,在采用非预设策略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更需要教师的更多的教学准备,甚至不妨对重点的引导也预设一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既有赖于科学、充分和周到的预设,也需要把握教学进程中不确定的和非预期性的生成资源。预设与生成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现互动共生,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体现课堂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例"教室内寂静无声,偶尔有一两  相似文献   

11.
胡娟 《中学教育》2003,(1):23-27
浙江省长兴县在我国率先实行了教育券制度,引起广泛关注。教育券是重建教育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放在整个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考察,我们应当想载更多。  相似文献   

12.
句子中的隐前提即语义预设,分为存在预设、事实预设和种类预设。在否定命题下,大多数预设仍保持为一个常值,但也有少数预设的否定命题不能够保持为一个常值。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今天,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非常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老师们已经改变了观念,理念上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处理,但是当真正遇到课堂生成的问题时,究竟该如何面对又都是一线教师的困惑,那如何对待课堂预设中随机出现的生成,让它成为课堂的精彩之处,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索的。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教师运筹帷幄,会让语文课堂更显精彩。  相似文献   

15.
殷凤 《现代教学》2012,(9):45-46
"预设"与"生成"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共生体。没有预设,哪来生成;没有生成,谈何共生。上述案例中对实验失败的恰当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既保护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又捍卫了科学实验本身的严谨性。但是,反观这一个实验的过程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几点尚需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记者招待会中出现的一些问答实录片断的分析,发现预设在政治性访谈中被大量运用,优秀的采访者往往会运用预设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巧妙运用预设是交际的艺术之一。文章最后对运用和处理预设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预设的问题。预设往往由触发语(trigger)来引发,根据不同的触发语,George Yule将其分为事实预设、非事实预设、反事实预设、存在预设、词汇预设和结构预设。触发语有助干我们在阅读当中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因此如果我们将预设触发语运用于阅读理解当中,那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