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坛     
肖宇韬 《辅导员》2014,(13):89-8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荆州城前 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 [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  相似文献   

2.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为了各以自己中心建立统一的帝国,努力发展自己力量,礼贤下士,采取各具特色的行政方针政策,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统治集团比较稳定,军事和经济实力较强,蜀国刘备思贤若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为建立大一统帝国出力最大,连年战争,劳民伤财。吴国特别重用年轻人周瑜、鲁肃、陆逊等,内部较稳定,军事上无大举措,但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吴、蜀两方战略策略上的得失胜负.荆州是三国形成时期政治地理的焦点,赤壁之战后三分荆州的局面以及吴、蜀在战略策略上的胜负得失不仅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更进一步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的吴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蜀关系萌发于赤壁之战,在樊城之战到犭虎亭之战期间,从联袂伙伴转变为敌对政权,而后经过正式签订盟约,长期处于友好互助的状态,可以说是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产物,对三分格局的形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来自曹魏的严重威胁,保持正常的外交往来,为吴蜀两国的生存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彼此潜在矛盾的激化,两国关系一度跌入深谷,可见吴蜀统治者立足于本国利益,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总带有一定的谋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尚新丽 《天中学刊》2002,17(3):58-60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比较频繁的时期,战争中,除武力拼搏外,作战双方还用了奇正、虚实、阴阳、刚柔等谋略思想,这些谋略成了各军事集团胜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据《泉州市统计志》记载,泉州最早的人口普查始于公元260年,正处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当时的人口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和税收。  相似文献   

7.
8.
吴恺嘉 《文教资料》2014,(36):43-44
檄文发展到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骈体檄文大量涌现,文章的实用性明显增强,气势提升,写作技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审美功能也进一步凸显。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公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秭归地处长江中游,为巴、楚之门户。因险要的地形而成为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军事重镇,一时成为影响三国时局变化的敏感地区,秭归作为一个重要军事据点也因此在此段时间频繁改变隶属关系,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心的向背”这一独特视角对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进行解读,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仍。各方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都在不遗余力地招揽人才。加之门阀观念被突破,人物品评之风兴起,造成继战国时期之后的又一次"重学意识"高扬,人才荟萃的局面,从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居住在襄阳的习氏家族中比较有名的有:习融、习郁、习询、习竺、习竺女、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祯、习授、庞林妇习氏;他们中有的“有德行”,有的“博学有才鉴”,有的“有威仪,善谈论”,有的“才气锋爽”,有的“仗剑自裁”,有的有“义节”,有的“守养弱女十几年”,他们或服事于蜀汉,或入仕于孙吴。总之,襄阳习氏家族成员都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少儿版)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及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东汉以后,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国和吴国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与已经得到充分开发的黄河流域的曹魏相抗衡,充分显示出长江流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三国时期是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三国文化”概念的由来和定义,三国文化的两大系统:以三国历史为中心的系统和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是一种带有功利色彩的经营谋略的文化,《中国演义》巨大的谋略借鉴意义是他书无法比拟的。三国文化的资源可直接为现实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三国历史人物的经验说明:人生目标的大小能决定一个人最终是否成功以及获得成功的大小。目标远大可以定天下。话说三国时期,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有实力君临天下的人物,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等英雄豪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诸葛亮,不仅以其聪明才智为世人所敬仰,更以其让世人难以匹敌的口才闻名于世。说诸葛亮的口才好,这一定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事实;但说诸葛亮是骂人之王,恐怕就会让大多数人产生有拿板砖拍我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以后,蜀汉政权依据周边不同的政治格局,灵活选择防守策略,建立了一条比较稳固的边境防线。在经济、军事实力皆不如魏、吴两国的情况下,蜀汉依然能维持三国鼎立格局达数十年之久,四川盆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正确的防守策略是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战争以弱小的孙刘联盟奇胜了强大的曹操集团而宣告结束。对此,《三国演义》用了大量篇章进行渲染,其军事、政治、文学等价值确实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然而,这场战役在正史《三国志》中却记录得非常粗略。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对赤壁之战进行研究,仅对史实适当点评或简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元200年,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官渡之战就是记载这两大军事集团胜衰的经典战役,并以强大的袁败弱小的曹胜而告终。本文通过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役过程及其结果等几个方面的比较与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曹必胜、袁必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