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学习古文,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古人精湛的写作表达水平,以及古人对于人生、社会的不同态度。但是由于语言的演变,古人的很多表达方式在现在看来变得晦涩难懂,如果不是专业研究,是很难读懂古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要深入的、透彻的了解文言文更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一个引导者带领他进入古人的世界,分析古人的思维。作为引导者,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一提起古代的四大发明,总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然而,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能让我们为之自豪的,除了四大发明还有哪些是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我们是说不出来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而近现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却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奋勇搏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我们知道美国的爱迪生和他的发明,知道互联网和微软,我们也知道英国牛顿的三大定律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这些个发明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有一类习题的出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情境的习题。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和分析。一、以中国古代的技术发明为情境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很多震惊世界的发明,比如"四大发明",这里面当然也不乏人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很多化学题就是以中国古代的技术发明为情境来进行设计的。例1"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为人类文  相似文献   

4.
为取暖、加工食物和照明等所需,古人必须解决燃料问题。中国古人开发利用的燃料有木(竹)炭、煤、天然气(火井气)、石油等几个基本种类。他们还发现了可用于加热的其他方法,如燃石灌水发热法等;但受历史条件制约,这类方法未能转化为方便适用的加热方法。中国古人在每一种类燃料的发现、开发利用与深加工过程中都有基于实践的智慧性创造与发明。基于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史料,对这些过程的再探讨,在将相关认识引向深入的同时,还清晰揭示出中国古代出现过燃料即能源危机;而为了解决危机,宋代对植被的过度砍伐,曾严重破坏了当时的自然生态,致使江浙地区沙尘暴频繁,异常天气时有出现。史料还充分表明,很多古代重要的技术与技艺发明,其主旨不是造福黎民百姓,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奢侈需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教好古文,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古典文学,只有在心中对古典文学有个明确的定位,才能真正从质上把握古文的授课思路。简单地说,古典文学是一种以古代的语言习惯表达古代人的生活状况的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是古代汉语的文学,与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相一致。所以语言上的古典性,是我们学习古文的第一障碍,掌握不了这种语言习惯我们就不可能达到对古人的真正触及。所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授课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对字、词、句的研究上,其实这恰恰走向了一个极端。要知道,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古人也不可能与我们面对面地…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我们在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分馆徜徉,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很多先进科技。这一期,我们穿越回现代,来了解一下了不起的现代科技。正是通过这些科技成果的积累,人类才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现代文明。能量的故事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的"小球旅行记"前,总有一群孩子甘当"哨兵"。他们分别把守着展台四周的手动控制阀,密切地观察着小球的位置,一旦小球到了自己的控制区域,就及时扳动控制阀,给予小球猛烈的一击。小球受到这一  相似文献   

7.
我爱看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蠹“。但是我却有一个“怪癖”,喜欢坐在马桶上看书。我听说过古人读书的地点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看来.和我有相同“怪癖”的古代书虫可真不少呢!我喜欢看的书很多:《中化华上下五千年》让我领略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  相似文献   

8.
我爱看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蠹。但是我却有一个怪癖,喜欢坐在马桶上看书。我听说过古人读书的地点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看来,和我有相同怪癖的古代书虫可真不少呢!我喜欢看的书很多:《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领略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辉煌文明:高尔基的《童年》,让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来有“医、道同源”、“医、道合一”的说法。我们知道,医学是解除人的疾病,维护人的健康的学问。“道”,我们暂且说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关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看完第一部分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龙是一种古老的、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早在几千年前,龙就与中国人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古人为什么会选择龙,让它成为我们民族的“代言人”呢?这其实和古代的农业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的选择:最重要的吉祥物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大国,华夏文明也是从农耕文明起步。想要发展农业生产,就离不开温度和降水这两个关键的因素。而中国位于北半球,土地广阔,  相似文献   

11.
许慎的《说文解字》酉部收录了与酒有关的字75个,它在系统地分析了字形和考求本义的同时,对中国古代丰富的酒文化知识,进行了具体而全面地介绍,如酒是怎么发明的?是谁发明的?酒的酿造过程又是怎样的?古代的酒主要又有哪些功用?古人饮酒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这些都在《说文解字》酉部有着详尽而生动的记载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春女思,秋士悲。”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一个永恒的主题。秋风,也成为古代诗词文赋中常用的物象,但是,在古代诗词文赋中,古人很少直接以“秋风”称之,取而代之的是“西风”,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编辑学史,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不以今天的编辑概念乱套古人。大家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盛誉。但根据历史记载,纸发明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雕版印刷产生于初唐活字,发明于宋朝庆历年问(公元1041年至1048年),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据此论定在东汉元兴元年以前,甚至在宋朝庆历以前,我国没有图书出版事业,也没有编辑。这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这好象是说,在没有高楼大厦之前,人类不存在简易茅屋一样,非但不合史实,也不合事物发展的逻辑。我们要根据史料,勾勒出我们的祖先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历经艰苦,在编辑出版事业上由简单到复杂,穷年累月,取得了辉煌的硕果。二是要从编辑本身的规律来考察历史,既不能以目录学、训诂学、校证学来替代编辑学,又不能割断其中的内在联系。要从历史的文化积累中探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发明了插头,但是世界上却还没有对应的插座.人们普遍认为新发明的意义在于运用于实际,改变我们的生活,哪个发明家会弄出一个不知道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玩意呢?在很多人眼里,数学除了折磨广大学子之外,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东西.然而,人类的辉煌文明终究离不开数学的功劳,只不过,数学成果从被发现到产生实际效益,通常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当小朋友们穿越回古代,你知道他们最想做什么吗?他们对古人的生活又会有哪些有趣的疑问呢?最近,父母必读发起了【向中国古人提问】小种子计划,征集来自孩子们对中国古人、对中国古代真诚、有趣、真实的提问,我们从中挑选了100个更有趣、更具代表性、更有意义的问题,邀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团一一作答。同时问题被选中的小朋友也将成为一枚小种子,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一)要注意名句中关键词的意思。我们知道古人作诗做文很讲究造句的功夫,特别注重炼字炼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便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反复锤炼的明证。既然古人对语言有如此追求,那我们在背诵时对关键词句也要细心体会,反复玩味,不能误了古人的苦心。例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多数人外出时都曾有过“打的”(叫出租车)的经历。现在的出租车一般都是计程车。如果有人问你最早的计程车是谁发明的,你可能会猜想是外国人,你可知道,最早的计程车是由中国古代科学家研制出的记里鼓车。  相似文献   

18.
面食的由来     
《家教世界》2012,(21):13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  相似文献   

19.
栋梁 《初中生》2014,(7):30-33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关。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灵魂、思想。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引发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我们为同学们带来古代十大乐器。来吧,我们一起走进乐器的殿堂。来吧,一起在酷咖网(kuka.hnjy.com.cn)分享你最喜欢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一、注重诵读,明确诵读内涵说到"诵读"一词,那就不得不提古人读文章的情形,我们看到电视里的情形都是古人手拿一本书,然后开始摇头晃脑地读,而且要有情感,吐字要有力度。读书似乎就要像古人那样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喜爱。从他们读书的形式、神态,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诵读,就是要声音洪亮,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读一篇文章,往往在无形中将那些美丽的文字印于心上,存于脑海。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诵读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时至今日,也是自己摸索着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