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对全国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未能完全具备良好的体育行为;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导向、驱动、支持的是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情感选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习惯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培养:学校、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社会环境;改进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同女大学生群体体育理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女大学生体育理念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如何使女大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价值,正确引导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让体育能更好地走进女大学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结构,提出了从改变体育观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素养是新时期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必然性及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现状的分析,认为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是贯彻体育素养培养政策、树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然而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存在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品德修养较低、体育能力普遍不高、体育个性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因而从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培养、体育品德修养、体育个性化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以苏、锡、常三地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响并制约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定势的主导因素,按其贡献率高低分别为体育环境、运动习惯、个人成功运动经历和化传媒。其交叉作用,从不同维度显示高校扩大招生后苏、锡、常三地大学生体育取向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形成机制与成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中体育参与形式,以及体育观赏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此两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对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生活两方面的原因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做了较全面的概括,并从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等方面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观赏态度、行为及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观赏活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对河北省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研究了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指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与大众传播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创造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结构不适应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需要及体育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主导意识不明确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等原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造力培养途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建议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使之掌握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营造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情境,改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创造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论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大学9499级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情况警示我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难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学到若干项体育技能的艰巨任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外体育则成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课内体育是课外体育的基础;课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特点分析。研究认为新时期的体育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现状如下:体育大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应对方式;男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极端现象,女生的应对方式则存在多元化特点;就体育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学生的应对方式基本相同。最后,文章提出提高其应对能力、优化其应对方式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和网上查询资料的研究,对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以及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水平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水平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和水平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现状特点,对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现象进行了阐述,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结果表明休闲体育形式多样化、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等特点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更能体现实现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重庆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从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南通市四所高等职业院校近两万五千名大学生为对象,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上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人数的29.8%,高于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18.3%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拳教学后,就大学生健康保健意识中的有关我国传统养生观的接受程度等作了广泛的调查,结果证明:接受了长期接受太极拳教学和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其对我国传统养生观的认知与认同上与不经常进行太极拳系统学习与习练的大学生群体间存在着差异:1)在运动养生观方面,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群体与普通大学生认识基本一致,前者更乐意接受此养生观;2)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对于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平衡养生思想以及放松身心养生思想方面的认知与认同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