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较为重视教师的传授,强调经过学生的刻苦努力和反复练习,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并不注意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认为学生“知道”了要学的新知识,做题时“会用”就可以了.这种以表面化的“知道”和“会用”为目的的教学在实践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主动式学习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收获,在“探究”中发展.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健 《四川教育》2001,(2):52-53
“讨论式”教学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如何使“讨论式”教学达到上述目的呢?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日见其竭;无根之木,日见其枯.数学是一门开阔和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进入数学大门.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进入数学大门,才能研究、探索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这方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贴上探究学习的“标签”,学生的探究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效,这是违背提出课程标准的初衷的。为了真正实现探究教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开展探究学习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王芳 《甘肃教育》2006,(8B):49-49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领航者,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动手、动脑创造必要条件,较好地掌握全局.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对于新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其着眼点不是关心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怎么样知道的”。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主动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的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数学合作交流活动.数学教学应淡化单纯的知识传授,要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从“给出知识”转变为“引出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学周刊C版》2014,(2):79-79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发展的体现.是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专注地听,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活”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在“活”的空间中,探索科学真谛,获得知识,具备能力,形成价值观,从“学会”到“会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的情境为目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或“独创性”的再运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表现.因此,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好思维基础和思维情境,使课堂内容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授课教学,还要注重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加强“问题解决”教学.教师可以“合理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注重数形结合,高效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操作,提出解题方法;注重逆向思考,锻炼解题思维;利用方程思想,提高解题能力;引入优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等策略为出发点,多角度提高“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像科学家一样”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获取.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不断地增强学习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闪亮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的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的特征不同,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就不同。有些数学知识具有经验性、演绎性或对象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探究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有些数学知识具有超验性、合情性或程序性,对于这些知识.只能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有效地选择学习方式,要综合考虑知识的特征、学生的特征、教师的特征和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教师需要在理解“深度学习”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拓展,总结归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等教学策略,通过数学知识的整合和教学内容上的有意义链接,从而构建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和迁移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吉林教育》2009,(4):46-46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了如下提问: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首先凸现人文关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形成师生间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使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凸显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20.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5,(11):56-5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