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常训练学生写作文 ,一般分为阐述课文的作文、表现生活的作文和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作文。表现生活的作文是直接认识生活 ,评价生活的作文。要求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多种作文技能反映生活 ,发表见解 ,是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作文能力的实践。这类作文取材于生活 ,立意于生活 ,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按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尤其是学生。但是一写作文 ,他们总感到“没啥可写”。实际上 ,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 ,接触社会许多人和事 ,再加上看书看影视 ,头脑里应当存有大量的信息 ,但让他们写自己的老师 ,写自己父母 ,写他们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作文内容不真实,经不住读者的推敲;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写家乡的景色却写出了南方的景色;作文里面出现的某个人物,并不是如学生所说的身边的人物,而是作文选里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家乡的人或事却写出了城市的人或事;文章的某一段与前后段有明显的断痕,一眼就能看出哪是学生自己写的,那是学生抄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造假现象。那么如何减少学生作文的造假,使小学生作文求真务实呢 ?下面就此谈点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自…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作文是将作文溶入生活,多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作文,使作文成为用语言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的智力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绝大多数教师怕教作文。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范围有限,加上所接触到的书面材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在他们的作文中,所写的事情无外乎“割草”、“放牛”、“找猪食”之类,而且还经常会出现一些“方言土语”。如若教师一不小心遏制了他们写这类事件的思维和兴趣,则他们将无话可写,只好大段大段地去抄袭其它文章的内容来应付每一次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但读着给人一种“忒假”的感觉,而且对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毫无积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徐锐 《湖北教育》2007,(8):50-51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认识、再理解,使他们由被动地写作文到积极主动地写作文。兴趣是学生学好、写好作文的动力。学生如果对作文没有兴趣时,他们便会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就会满腹怨言,即使勉强写了,也只不过是应付差事。教师  相似文献   

6.
杨玉霞 《学周刊C版》2014,(5):166-166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我的作文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胡明清 《教书育人》2001,(19):16-17
修订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显然学生的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当前在学生习作中,造假、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没有情趣,没有个性,体现不了孩子们应有的童心、童真。一、究其因1.生活单调,素材贫乏。学生生活单调,校门家门两点一线间往返,活动少,该做的事没能做,该玩的没得玩。即使学生经历过,但没有养成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肚子里依然空空…  相似文献   

8.
命题是作文教学首要一环,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兴趣写,能不能写好。早在50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的前辈们就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使学生能写、会写。所谓能写,就是适应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文,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而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做好写作的起步指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只有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畅所欲言,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11.
亲情作文是学生最想写又最不愿意写的文章。最想写是因为来源于生活,从最初接触的"雨天送伞",到"生病了妈妈彻夜不眠的守护"等选材,已成为了我们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素材。学生在日常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偏向亲情,实际上,与其说学生想写这类文章,不如理解成是学生自己在我们所框定的环境里所养成的习惯。由于习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有素材可用,写起来比较顺手,所以,考生在遇到作文题目后,脑海中想到的往往是亲情类作文。而不愿意写的原因就是写作素材显得老套、重复、没有新意,考场上容易出现"撞车"现象,很难独出异彩。所以,亲情类作文在考场中便成了作文素材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为“要写”、“乐写”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  相似文献   

15.
诗人伊夫在《生活空间》中有一句话:“没有石头,水无法流通。”伊夫关注着生活,用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来揭示人生的哲理。笔者由此想到了学生的作文。一个教学班里,爱写作文和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但是为了完成作业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所作之文往往“假、大、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写作缺少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6.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目前,中考作文的要求分为两个等级,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立意新、构思新、选材新的文章应多给些鼓励,告诉学生要善于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够打动别人。让他们写别人少写的事,多写“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曹秋懿 《双语学习》2007,(9M):64-64,66
许多小学生的笔在写作文时就象是锈了一样写不出来,究其原因:小学生经历少,没素材。新课标指出:课堂是教学,但更是生活。我认为,作文训练也一样。既然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经历,那就让课堂生活成为他们的经历,让他们在课堂生活里找到素材,丰富自己,这样做无论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康宝清 《考试周刊》2010,(25):57-57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作文都是十分重要的。你要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有的教师或家长为了“从小抓起”,就从一年级起,硬性布置他们每日写一句话或一则日记。过着单调的生活,又背上沉重的包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话产生怕、厌、烦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