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区的广东省内,广府、潮汕、客家和雷州四大汉族分支民系形成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以村落空间为载体,岭南传统村落营造形成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教化空间.教化内容与空间形态相契合,体现多重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环境教化空间,传递生态文明价值,建构和谐人居环境;伦理教化空间,体现社会治理价值;德育教化空间,蕴含美德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主要探讨了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首先从《白石道人诗说》出发阐释了姜夔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浑厚”与“飘逸”的审美理想、讲究“法度”与“活法”的统一、兼具儒家的诗教观和道家崇尚自然的风格,以及追求“意格”与“韵度”。其次从南宋雅化的环境出发探究诗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雅”的内涵。最后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才情着手,探讨其诗学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研究姜夔诗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原因,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姜夔的作品风貌,也能为同时期的诗学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船山诗学性情观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 ,正是传统文化大整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的王船山继承、综合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的“言志”与“缘情”的优秀传统 ,重申了“诗道性情”的诗学本体论 ,试图以对“情”的肯定来纠宋诗之偏颇 ,以对“情”的规范来正李贽、公安末流及竟陵派的鄙陋 ,以对“情”的“自得”和“自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强调来补前后七子拟古的失误 ,以对“情”的本原和超越状态的追寻来实现“写通天尽人之怀”的艺术审美理想和人生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5.
网络治理日益成为现代国家治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以形成文化秩序为目标的文化治理模式对网络社会的安定和谐更具影响力。儒家发于“仁”,教以“德”与序为“礼”的礼治建构逻辑对今天的网络治理具有启发意义。网络社会要构建文化治理框架,首先需确立网络价值基础,凝聚网络社会价值共识,其次通过构筑网络道德体系,建立网络行为准则,最后在优化的道德教化方式下形成网络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本文探讨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梁宗岱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 ,形成了本土化的象征主义诗学观念 ,并以之来对中西文艺传统中的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 ,同时也是梁宗岱在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框架中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阐释。处于中国文学经典的危机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起这样中国文化发生转型的关头 ,梁宗岱的比较诗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而是一种更为深层的文化认同的需求 ,是借之于比较诗学在历史诗学的探寻中重构中国文学经典、重塑中国诗歌精神的努力。本文希望藉此重估梁宗岱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0,(4):96-100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维护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仅就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重教化轻惩罚、富而后教及宽猛相济等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初台阁文人的诗序文中,有大量诗学理论的叙述。在诗学内容层面,台阁文人主要探讨“诗言志”“诗本性情”“世运论”,折射出永乐以来台阁文人从诗教传统到政教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政治实用主义的文艺方针。在诗序文形式体制层面,善用“引用”的修辞反映出台阁群体推奉经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陈聪  伍剑云 《文化学刊》2023,(10):170-173
美国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翻译行为是某种形式的“折射”或者“改写”,改写即操纵,翻译的改写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手段。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是影响“改写”过程的重要因素。以上三要素的提出以及三者与改写关系的阐述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也标志着翻译学研究中“操纵学派”的形成,实现了翻译研究从文本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系列著作陆续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它们严格地遵循了文化诗学的研究路数。这套丛书是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多年来所抱持的文化诗学理想的一次认真实践。文化诗学有它在学理上和现实上的依据。古代文论话语是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结合体。这个性质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立场,前者重在知识的清理和发掘,并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后者重在意义的阐发,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本来这两种立场不分轩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但毋庸讳言,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古代文论的…  相似文献   

11.
杨辉 《文化学刊》2009,(5):98-102
荀子倡导“移风易俗”的深刻内涵不止于概括音乐的社会作用。他以风俗之善为“美”,认为风俗美恶是国家治乱的重要表征且影响着人性发展方向,主张将礼乐教化作为主要途径,以礼教统一群体风俗,又依据声有哀乐论,论证了音乐和谐的情感在教化风俗方面的感性优势及其对礼教理性、刻意性之偏的补济作用,提出了以礼乐并举实现“移风易俗”的文化构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开端,也为汉代文化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罗蒂新实用主义与儒家教化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思想一直在东西方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代以来教化的超越性和普遍性逐渐遭到质疑。罗蒂吸取传统教化思想,从新实用主义出发赋予哲学以教化的核心特征。中国儒家学派中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教化进行了探讨。东西方教化思想虽然时空差异巨大,但在教化的方式、特征、作用等方面有着诸多联系,对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各自的独特性,加深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概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污名化,原因在于儒学自身的窄化和固化、西方现代文明的反衬和批判者整体性的历史视野等。教化在当代社会的缺失已经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社会的混乱和无序、道德的滑坡、生命的异化、民族精神的晦暗等。反思性教化观是针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文化建构的特殊性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发挥人文学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关切作用,又扬弃传统教化观的独断品格。反思性教化观的实践需要学者的理论建构,转变政府的引导方式和调整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处西北,是我国早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支持,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依靠,其受重视程度必将越来越高。高校美育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文化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成教化,助人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美育中,能够很好地依托高校学生数量众多、硬件措施前卫、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更好地传承振兴传统文化。该文将系统梳理甘肃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思想与人文和谐理念,为延续传统文化的血脉提供理论依据,为传承华夏文明、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建设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圭璋先生等人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贬抑南宋词深表不满 ,而他们意见揭示出《人间词话》在阐释“境界”的理论内涵时 ,表现出诗学趣味的偏好 ,即偏重直观自然的作品 ,对于尚人工、重锻炼、深微曲折的作品则表现出排斥。《词话》对严羽“兴趣说”王士“神韵说”的批评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诗学趣味的偏向。这给“境界说”带来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和分析 ,并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词话》诗学趣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诗人杨万里不仅以自然山水诗而名著于世,同时还是"性灵"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追求内心自适与精神超越是杨万里"性灵"观的最终旨归,与儒家重视美刺、强调礼乐教化的传统诗学观念有着本质差异,这是时代环境与哲学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吴梅村诗学理论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钩稽吴梅村诗学之论 ,指出梅村诗学理论主旨有以下数点 :一为论诗主才思、性情与学识并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之一。二为主知人论世 ,强调客观存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客观论。第三 ,梅村对明中叶以降诗坛流变史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意见 ,赞同“七子”派的基本主张 ,抨击“七子”派末流 ,批评“公安” ,鄙薄“竟陵” ,表现了他尚雅的诗学趣味。第四 ,指出梅村诗歌创作论与诗歌批评论 ,皆主“取其中”和“不可一端而求”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人格完善和道德养成,把至高目标与现实路径相结合,标准教化与自律慎独相结合,环境熏陶与虚心涵泳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道德养成路径。这种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方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侯洪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诗学生成比较研究:以中法近现代诗学为视角》出版了。该书以中法近现代诗学的缘起与发展之比较作为研究对象,从极具历史感和问题意识的“比较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之关系”这一视角出发,论证了现代诗学与现代民族国家之关系,证明了东西方现代文学思想都存在着“民族国家建构”这一重要维度。侯洪教授这一学术成果研究视野开阔,体现出中国学者的主体性意识与学术创新意识,凸显了中法诗学生成的某种同构性症候和各自诗学的独特品格与特征,敏锐地关注到中法诗学创新发展的边界扩张,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层面的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对话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蒲庙花婆节庆民俗作为邕宁区蒲庙镇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民俗活动、独特的祭祀仪式,促进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推动了蒲庙民众对当地文化的认同。长期以来在蒲庙地区形成的文化氛围,促使民众潜移默化接受其中的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对民众产生了道德约束力,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