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袁义 《辽宁教育》2002,(6):22-2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和特质。教育的对象——人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因而,从真正意义上说,教育就应该成为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自由生命创造的活动。它不再仅仅把教育看作是为人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也不再仅仅把教育当作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而是把教育作为人的自由生命创造过程的本身,作为人的生命成长过程的阶段和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这种教育即是美  相似文献   

2.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超越占有:教育的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占有为特征的教育把教育过程等同于对知识的机械占有,扼杀了学生的生命创造活力;它以能否获得相应的功利价值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使教育陷入了窘境。为了缩小当前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距离,教育的生存论转向势在必行。教育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占有知识,而是立足于人的生命,实现人的自我生成与文化吸收、文化创造的动态统一,教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生命创造活力,唤醒人的生存责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绝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或技能,而应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定要把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使学生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本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价值取向遏制了作为生命创造体的学生无限多种可能的发展,而人本教育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最高目的,强调生命创造体的主体地位。探求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教育,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价值取向,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哥达纲领批判》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被认为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传统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用商品生产的尺度衡量按劳分配的结果。其实,破谜的关键在于生产劳动二重性。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又是劳动者作为客体的体力耗费过程,这种二重性是造成资产阶级权利的根源。随着生产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体力耗费不再成为生产财富的基础,劳动时间不再成为财富的尺度;逃避劳动和转嫁劳动不再是一部分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权利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尊敬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尊敬每一分钟生命的发展。而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生命实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努力打造“生态课堂”,营造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人的学习生态环境,调动师生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  相似文献   

9.
浅议﹃研究性学习﹄○田 力  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上理解 ,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 ;从狭义上理解 ,它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观念 ,它不再把教育看成是单一的传与承、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过程也不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递过程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同…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心智自由的人。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启迪孩子的自由之心,培育孩子的自由品质,让孩子的生命状态更有力量和质量,应该成为教育承载的首要任务。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有创意的。我们尝试通过自由发展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来实现这一愿景。自由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由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使自我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发展,而这种  相似文献   

11.
以游戏精神创造职业美一事物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的喜爱和愉悦,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游戏精神的核心就是自由创造。教师以游戏精神进行职业美的创造,就会感到自由自觉的快乐。1、以游戏精神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当一个人自觉自愿地选择教师职业,认真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时,他将从中获得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和收获的愉悦。备课时的突发奇想、教学相长带给他的启发、学生成长中的感人故事,都为教师积累了教育经验,它以自由创造的精神带动着教师和学生在体力、智慧、情感和道德乃至生命的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心智自由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理想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启迪孩子的自由之心,培育孩子的自由品质,让孩子的生命状态更有力量和质量,应该成为教育承载的首要任务。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有创意的。如何在这样一个童趣世界中基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关照,在自由的状态中激发儿童的潜  相似文献   

13.
心理关怀本质上是生命关怀,追寻的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精神成长和健康成长。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传统以心理问题为指向的过于形式化、浅表化、封闭性、约束性、保守性的教育路径。它强调教育过程要直面生命的心理关怀,让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精神—心灵成长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关注生命、完善精神作为心理关怀的起点与追求;以自主发展、积极教育、健康促进为心理关怀的建构路径,积极创造生命关怀的广阔时空。  相似文献   

14.
自由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它对大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通过自由教育使学生成为既美且善的理性的人,是大学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人获得自由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在世代相继的历史活动中,一方面把自由作为自己 追求的最高目标,另一方面努力施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自由。认识论层面的求“真”,是人获得自由的理论方式;价值论层面的求“善”,是人获得自由的实践方式;本体论层面的求“美”,是人获得自由的审美方式。人通过审美方式获得的自由,是自由的最高境界。人从自己的劳动实践创造的“天人合一”的美中去观照自己的本质力量,证明人的生命创造意义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与早期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教育与早期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屠美如,楼必生艺术活动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性、它的情感渗透性、它的形式多变性,与早期儿童本身特有的天真无私、追求生命、自由创造的个性相吻合,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艺术教育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在于生命的创造,教育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教育必须关注生命,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寻求生命的意义。教育要从人出发,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高效率的教育应该是源自学生对教师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形式和内涵都蕴藏了许多美的因素:自然怡情美、社会多样美、人物形象多维美、劳动过程苦乐美等。美是一种能体现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能全面体现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品格、思想、感情等。加强审美教育,能培养人的敏锐感知力、丰富自由的想象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语文教学过程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禅宗美学是基于现实生命又超越现实生命的超越型修养美学。禅宗修养与平常日用相联系,使其美学思想的修养过程具有肯定人的本性和自由、鼓励人的精神创造和动静相宜的特点,并兼具静默之美和戏剧性之美。这种美学不同于世俗美学之处,在于它的“拈花微笑”式思维传感与“本来无一物”的空灵之说;而它倡导的自性、自心是佛的自力型美学又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精神创造相通,因而便成为贯通僧、俗两界的自由思想,最有利于审美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